乙烯工業中長期發展專項規劃
(二OO五年十二月)
乙烯工業是以石油為原料,生產三大合成材料及有機化工產品的基礎原材料工業,其產品廣泛應用于國民經濟、人民生活、國防科技等領域。在黨中央、國務院領導下,我國乙烯工業取得了快速發展,已成為國民經濟重要產業,帶動了精細化工、輕工紡織、汽車制造、機械電子、建材工業以及現代農業的發展。在經濟社會眾多領域發揮著積極作用。
為促進乙烯工業健康有序發展,提高產業競爭力,按照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發展與改革相結合的方針,在認真總結我國乙烯工業發展經驗教訓,分析研究國內外乙烯工業現狀和發展趨勢的基礎上,特編制《乙烯工業中長期發展專項規劃》,作為指導“十一五”乙烯工業建設與發展的綱領性文件。
一、乙烯工業現狀及發展趨勢
(一)世界乙烯工業現狀及發展趨勢
2004年世界乙烯生產能力11290萬噸,產量10387 萬噸,主要集中在歐美發達國家。乙烯工業隨著全球經濟形勢呈現周期性變化。1988~1995年乙烯工業處于快速發展時期。世紀之交,受亞洲金融危機等一系列政治、經濟事件的持續影響,乙烯工業增速放緩。2003年下半年以來,全球經濟逐步復蘇、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經濟增勢強勁,乙烯工業呈現產能趨緊,價格回升,效益上揚的勢頭。
乙烯工業日趨走向成熟。歐美等發達國家已進入產業成熟期。發展中國家正處于集約化經營的產業升級換代時期。中東等地產油國逐步成為產業發展新興力量。
乙烯工業規模化、集約化經營日趨明顯。跨國公司加快了以兼并重組、突出核心業務為特征的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強對資源、技術和市場的控制,在生產、貿易、直接投資、技術開發和轉讓方面占主導地位。園區化模式成為發展主流。主要乙烯生產國園區化比重高達50%以上,以提高資源和公用設施利用率,降低建設投資和經營成本。
乙烯工業發展重點逐步轉向亞洲,尤其是中國。歐美地區乙烯需求增長緩慢。亞洲,特別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乙烯需求不斷增加,已成為產業發展主要目標市場。技術是乙烯工業競爭力核心。開發新技術,提高競爭能力;推出新產品,贏得市場先機;擁有新專利,搶占技術制高點;制定新標準,獲取貿易主動權,已成為行業競爭主要手段。
(二)我國乙烯工業現狀
我國現有16家乙烯生產企業,18套裝置。2004年生產乙烯627萬噸,居世界第3位;五大類合成樹脂1530萬噸,居世界第5位;六種合成橡膠129萬噸,居世界第4位;五種合成纖維1043萬噸,居世界首位。2005年生產乙烯755萬噸。
近年來,我國乙烯工業技術裝備水平顯著提高,成功開發出大型乙烯裂解爐、聚丙烯、丙烯腈、重質原料催化熱裂解、SBS彈性體等成套技術,部分專用設備實現了國產化。“三劑”基本立足國內,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水平。大型乙烯工程建設由成套引進,轉為僅引進工藝包和部分關鍵設備;由國外總承包轉為國內自行設計、采購和組織建設。
石油石化行業改革重組使企業資產結構趨于合理,融資渠道不斷拓寬,經營管理走向規范,競爭能力逐步提高。民營企業投資行為日趨活躍,投資領域向上中游不斷延伸,逐步成為產業發展新生力量。
乙烯工業改擴建工程進展順利。近期陸續建成南京揚巴、上海賽科和廣東惠州三大乙烯工程。經過
“十五”的努力,乙烯工業生產規模、技術裝備、設計施工、經營管理水平登上了新的臺階,初步具備“以我為主”發展的能力。
(三)我國乙烯工業面臨的問題
總量不足和結構性矛盾并存。雖然乙烯工業發展較快,但遠不能滿足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要求,不僅乙烯自給率由1990年的78%下降到43%。而且產品檔次低、品種牌號少。
綜合競爭能力不強。乙烯工業主要技術經濟指標落后于國外水平。同類乙烯裝置平均綜合能耗比國際先進水平高出27%;高附加值產品收率比國際先進水平低4個百分點;總體技術水平比國外落后約10年。
原料瓶頸日趨凸顯。化工輕油是乙烯生產主要原料。受相關產業發展的影響,我國乙烯及化工輕油需求增速高于成品油。而化工輕油與成品油產出比受到煉油工業制約。乙烯工業原料供需矛盾十分尖銳。
經營管理仍顯粗放。乙烯工業勞動生產率僅為國際水平的1/8,裝置運轉周期僅為國際水平的1/2。入世后,乙烯工業繼續面臨跨國公司技術、資金、服務和本土化戰略的挑戰。
二、乙烯需求預測
(一)世界乙烯需求預測
1980~1995年,世界乙烯需求年均遞增4.7%。1996~2004年,年均遞增不到4%。隨著世界經濟的復蘇,乙烯需求增速逐漸加快,年均增速達到4.3%,預計2010年需求量上升到13346萬噸,增量主要在亞洲地區。
(二)我國乙烯需求預測
過去15年,我國乙烯消費處于快速增長時期,當量消費量年均遞增16.1%;同期GDP年均增長9.3%,彈性系數1.7。 “十一五”期間,乙烯需求仍保持較快增長。隨著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我國經濟結構將發生較大變化,規劃后期乙烯需求增速將逐步放緩。
從需求結構看,合成樹脂隨著應用領域不斷擴大,消費比重逐步提高。合成纖維因近十年消費增長較快,今后需求增速將有所放慢,但丙綸、氨綸及特種纖維的需求增速加快。合成橡膠將隨著汽車工業迅猛發展,需求繼續保持快速增長。
三、我國乙烯工業發展規劃
(一)指導思想
堅持科學發展觀,以提高乙烯工業整體市場競爭力和盡可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為目標,采取“基地化、大型化、一體化、園區化”的發展模式,加快乙烯工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努力實現資源、規模、效益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二)基本思路和主要原則
一是擴大原料來源,加強資源優化利用,推動循環經濟發展
鼓勵國內企業“走出去”,多渠道、多品種進口資源,彌補乙烯生產原料不足。加強油氣田伴生輕油、凝析油等資源綜合利用;整合煉油化工資源,實施區域優化配置;大力開發和實施化工輕油增產或節約替代技術;積極推廣重質原料制乙烯和丙烯技術,拓寬乙烯原料來源。推動循環生產技術開發和實施,積極采用節能、節水、降耗的新技術、新裝備,加強能源梯級利用、水循環利用,實現清潔、高效、安全生產。大力提倡廢舊塑料和輪胎回收利用,保護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
二是繼續實施以擴能降耗和提高競爭力為主的改擴建
以資源最優化、產品市場化、投資節約化和效益最佳化為原則,繼續對現有大型乙烯企業實施擴能降耗和提高競爭能力的改擴建。對中型乙烯裝置實施以消除“瓶頸”為主的技術改造,發展特色產品,提高綜合競爭力。
三是采取園區化模式發展乙烯工業,推進煉油化工一體化布局
新建乙烯要與千萬噸級原油加工基地緊密結合,采取園區化發展模式,統籌考慮“產品項目、物流傳輸、公用輔助工程、環境保護和管理服務”等五個一體化。
四是加快技術創新和裝備國產化步伐,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密切跟蹤和吸收國外先進技術,積極開展基礎性或共性的關鍵技術和裝備自主創新研究,增加科研費用投入,努力提高自主創新、集成創新和消化吸收再創新的能力。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創新體系。加強科研、設計、企業間以及與裝備制造業的聯合,提高技術和裝備國產化率,加快科研成果轉化和產業化。
五是加快沿海地區發展,統籌兼顧中西部地區的乙烯工業布局
通過現有企業改擴建和煉油化工一體化項目的建設,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長三角、環渤海和珠三角乙烯產業區。結合資源條件和市場需求,啟動中西部地區乙烯生產基地建設,促進相關產業和地方經濟的發展。
六是加快資產重組和業務交換,促進產品結構調整和升級換代
打破地域分割,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加快企業間的資產重組和業務交換,強化資源優化配置和新技術、新品種的聯合開發。調整產品結構,突出核心業務,推動乙烯工業向品牌化、高檔次、高附加值方向發展,提高市場競爭能力。
(三)發展目標
我國乙烯需求增長較快,但受原料供應、技術裝備、建設資金等方面的限制,全部自給難度較大。乙烯工業應充分利用“兩種資源”,科學確定發展目標。企業平均規模提高到58萬噸,主要技術經濟指標達到國際水平,部分指標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四)產業布局
一、是“十一五”期間,對茂名石化等企業進行第二輪改擴建,使其生產規模達到80萬噸級以上;對上海石化等企業進行第三輪改擴建,使其生產規模達到百萬噸級。對現有中型乙烯裝置實施消除瓶頸的技術改造,優化技術經濟指標,突出產品結構,提高綜合競爭能力。對撫順石化等中型乙烯企業進行較大規模改擴建,使其生產規模接近100萬噸級。到2010年,通過改造或擴建現有企業,增加乙烯生產能力438萬噸。
二、是新建南海石化等七大乙烯工程,增加乙烯產能620萬噸。2010年,形成長三角、環渤海和珠三角三大乙烯產業區,產能占到全國60%以上。同時在新疆、甘肅、四川、湖北等中西部地區建成大型乙烯生產基地。
三、是加快乙烯生產新技術的開發和轉化進程,改變乙烯原料單一的狀況,努力擴大原料來源。抓好沈陽蠟化重質原料催化熱裂解制乙烯、丙烯的工業化試點工作。試點成功后,逐步推廣。根據甲醇制烯烴技術進展情況,在煤炭資源豐富的地區適時布點建設。
繼續做好乙烯等裝置成套工藝技術和新產品開發工作,不斷推進重大裝備國產化、本地化,帶動和促進裝備制造業的發展。
四、政策與措施
(一)實行煉油化工一體化方針,優化原料配置,充分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
乙烯工業的發展要充分依托現有煉廠和新建煉油項目,堅決貫徹煉油化工一體化方針。優化系統內外原料配置,努力實現輕質化、優質化和均質化。積極開拓國外資源,鼓勵企業到原料產地獨資或合資建廠。建立儲運先進、供銷靈活、穩定可靠的原料渠道,降低乙烯原料價格和生產成本,提高競爭能力。積極利用西部大開發戰略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政策,優化利用好西部和東北地區的原料資源。
(二)加大技術創新力度,加快技術裝備國產化和產業化進程
乙烯工業要把技術創新和開發新產品放到突出位置,逐步提高科研開發投入,努力提升技術開發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加快乙烯工業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產業化進程,努力實現關鍵技術和裝備重點突破,跨越發展。調整結構,轉換機制,鼓勵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各類技術創新聯合組織,提倡企業、公司間聯合攻關,促進全行業科技資源高效配置和綜合集成。
(三)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多種所有制產業格局的建立
繼續支持外資企業參與乙烯工業的發展。積極引導國內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資金投向,促進乙烯工業多種所有制產業格局的建立。充分發揮乙烯工業帶動作用,統籌兼顧相關產業的需求,推動地方經濟的發展。
(四)嚴格實行行業準入制度,全面提升產業規模、資源利用、安全環保水平
為保證國內石化產業安全,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和無序競爭,防范和化解產業布局、資金籌措、原料供應以及安全環保等方面可能出現的風險,乙烯工業嚴格實行準入制度。
1、乙烯項目建設要符合產業布局和“基地化、大型化、一體化、園區化”的發展要求。
2、新建乙烯項目原則上要依托現有大型煉油企業,實行煉油化工一體化。乙烯項目業主原料自給能力必須達到75%以上。
3、新建乙烯項目單線規模達到80萬噸級以上。乙烯下游石化裝置應具有世界級經濟規模。
4、乙烯以及下游石化裝置必須選擇先進適用的生產技術,能耗物耗必須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產品質量必須符合國家標準并且能夠適應出口要求,安全環保必須滿足國家有關規定,必須建立有效的應急機制。
5、乙烯項目投資方必須具有一定的資金實力,現有企業凈資產必須超過乙烯項目出資額度,資產負債率不得高于60%。
6、新建乙烯項目資本金必須達到1/3以上,現有乙烯企業改擴建項目資本金必須達到40%以上。
7、中外合資乙烯項目,外商必須擁有主要裝置先進技術或原料供應能力,中方相對控股。
轉載: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