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石行業2007年經濟運行情況分析
中國電石工業協會 孫偉善
電石是有機化工的基本原料,主要用于生產聚氯乙烯、氰氨化鈣、氯丁橡膠、石灰氮等化工產品,也廣泛用于金屬焊接和切割,還可以作為鋼鐵冶煉的脫硫劑。由于我國石油資源匱乏而煤炭資源豐富,特別是在目前國際油價不斷創出新高的情況下,發展電石乙炔路線較石油乙烯原料路線有比較大的成本優勢,發展以煤為原料的電石等基礎化工產品對保證下游產業可持續發展,降低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電石仍將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一、關于2007年電石行業的運行特點
我國2006年有電石生產企業440家,電石生產能力1819萬噸/年,產量1177萬噸,是世界第一電石生產和消費大國。近幾年來,隨著下游產業(聚氯乙烯、氯丁橡膠、鋼鐵)的快速發展,電石行業進入了一個黃金增長期。
2007年,電石行業認真貫徹國家的宏觀調控措施,克服了電力、運輸和原材料供應緊張等困難,保持了運行的平穩,為相關行業替代石油做出了重要貢獻。2007年電石行業的運行具有以下主要特點:
1、產量繼續保持增長,且增速與下游需求基本吻合。
2005年-2007年全國電石產能和產量對比表
年 度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產能(萬噸/年) |
1500 |
1819 |
2070(預計) |
產量(萬噸) |
895 |
1251.6 |
1481.9 |
產能同比增長(%) |
50 |
21.3 |
11.5 |
產量同比增長(%) |
33.9 |
30.7 |
13.8 |
開工率(%) |
59.7 |
64.7 |
69.9 |
我國電石用于生產電石法聚氯乙烯的約占75%,生產金屬切割用的乙炔類產品約占10%,其余用于生產氯丁橡膠、聚乙烯醇(PVA)、石灰氮及衍生物等產品。因此,國內電石市場的走向主要取決于下游PVC行業的發展態勢。
2007年,聚氯乙烯產量達到971.7(電石法約750)萬噸,同比增長19.8%,且新增產量主要是電石法聚氯乙烯。受下游需求拉動,電石行業繼續保持了高速增長的勢頭。2007年全國累計生產電石1481. 9萬噸,同比增長18.4 %,增速與下游需求基本吻合。
2、以新疆天業為代表的中西部煤電化一體化項目,成為電石行業的投資的主體和產能增長的主力,行業布局開始趨向合理。
新疆天業化工集團為自己電石法聚氯乙烯配套,投資6億元興建12臺3萬KVA電石爐,生產能力72萬噸,已投產生產能力24萬噸,其余將于2008年陸續投產。
湖北宜化集團為自己電石法聚氯乙烯配套,投資2.8億元興建4臺3萬KVA電石爐,生產能力24萬噸,已全部建成投產。
內蒙古君正實業公司為自己電石法聚氯乙烯配套,投資2.3億元興建4臺2.7萬KVA電石爐,生產能力22萬噸,已全部建成投產。
預計2007年電石行業新增產能超過300萬噸,淘汰落后產能70萬噸,2007年電石產能將達到2070萬噸。
3、電石出口增幅比較高,但占國內生產總量的比重卻不大。
由于我國電石主要立足于滿足國內市場,出口量很小。據海關統計資料顯示,2007年電石出口量達到12萬噸,同比增長13.2%,但僅占全國總產量的0.8%,與2006年基本持平。電石進口量一直更少,2007進口量只有32.6噸,表觀消費量1469萬噸,同比增長25.8%。我國近幾年來電石進出口及表觀消費量情況見下表。
年 度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進口量(噸) |
30.72 |
27.6 |
32.6 |
出口量(萬噸) |
9.72 |
9.05 |
12 |
表觀消費量(萬噸) |
885.3 |
1168.0 |
1469 |
4、電石行業盈利基本與上年持平。
國家取消了對電石行業的優惠電價,執行了差別化電價,原材料價格的上漲,使電石生產成本上升,但由于受下游產品需求拉動,電石銷售價格上升,使電石行業的盈利基本與上年持平。
二、電石行業貫徹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措施效果比較明顯
在過去的一年里,通過國家和地方政府部門、有關行業協會和電石生產企業的共同努力,電石行業在節能減排、總量控制、淘汰落后生產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一)、電石行業認真貫徹執行《電石行業準入條件》符合公告要求的企業已過半
3月份,國家發改委公告了第一批符合《電石行業準入條件》的企業名單。此次公告的企業共122家,主要分布在內蒙古、四川、寧夏、貴州等地。11月份,國家發改委公示第二批符合《電石行業準入條件》的企業名單,此次共涉及12個省份的103家電石生產企業。兩批公示的電石約占電石生產企業總數的二分之一左右。
(二)、經過修訂的《電石行業準入條件》的頒布實施,促進了電石產業的升級。
隨著電石行業清理整頓工作的深入,原有的《電石行業準入條件》(2004年頒布)已經不能適應國家節能減排大政方針的要求。2007年10月份,國家發改委發布了修定后的《電石行業準入條件》。新的準入條件規定了新建電石項目初始總容量必須達到100000千伏安以上,必須采用密閉爐且單臺爐容量不得小于25000千伏安,爐氣必須綜合利用。同時,《準入條件》中明確規定淘汰產能1萬噸(單臺爐容量5000千伏安)以下電石爐和敞開式電石爐,2010年底以前要依法淘汰現有單臺爐容量5000千伏安以上至12500千伏安以下的內燃式電石爐。另外,《準入條件》還對內燃式電石爐的各種技術參數進行了界定,防止部分企業濫竽充數,有利地促進了電石的產業升級。
(三)、電石行業淘汰落后產能初見成效
按照《電石行業準入條件》、《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以及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國家于2007年分兩批公布了電石行業淘汰落后產能的企業名單,涉及電石產能共計79.42萬噸。遭到淘汰的電石生產裝置均為開放式電石爐和單套規模在6300千伏安及以下的電石爐。通過各地的努力,預計2007年淘汰落后產能70萬噸以上,有力推動電石行業的技術進步。
山西省是電石生產大省,截至2006年底,全省共有電石生產企業86戶,裝機容量126萬千伏安,生產能力264萬噸/年。其中,產能在5000千伏安以下的電石爐共53臺,裝機容量合計17萬千伏安,生產能力合計35萬噸/年。今年5月份,山西省經委、省環保局聯合下發了《山西省電石行業淘汰落后控制總量實施方案》。按照計劃,這些落后裝置將在2007年7月底前全部拆除并廢毀。
另外,按照國家產業政策,2010年底前要逐步淘汰1.25萬千伏安以下的內燃式電石爐。目前,山西省共有此類電石爐99臺,裝機容量73萬千伏安,占總裝機容量的58%,生產能力合計146萬噸/年。
山西省政府要求有關部門對列入計劃的電石企業加強督查,確保落后產能按時淘汰。對沒有淘汰落后產能的企業,質量監督部門不予發放產品生產許可證,安全監管部門不予發放安全生產許可證,環境保護管理部門不得辦理環保審批手續,省經委不予辦理行業準入公告有關手續,發改委、經委不予核準或備案建設、技改項目,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辦理變更登記或者注銷登記,電力部門不得提供電力供應,國土資源部門不予辦理土地使用手續,金融機構不得提供信貸支持,物價管理部門認真執行差別電價政策。凡列入關閉淘汰名單的企業,全部采取停水、停電、停煤、停運、停貸的“五停”措施。
(四)、各地區加強落實差別電價政策,遏制高耗能行業盲目發展勢頭。差別電價政策從2004年開始實施,是一項針對電石、燒堿、黃磷等高耗能行業的重要宏觀調控措施。企業按照分類(鼓勵類、允許類、限制類和淘汰類)的不同而執行不同的電價政策,其中對允許和鼓勵類的企業執行正常電價,對限制類和淘汰類執行電價加價。2006年國家出臺《關于完善差別電價政策的意見》,要求各地限期落實差別電價政策,遏制高耗能行業盲目發展勢頭。2007年7月,國家發改委、財政部、電監會又聯合下發了《關于進一步貫徹落實差別電價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發改價格[2655]號)。《通知》印發了10234個高耗能企業名單,要求各地逐個甄別并執行相對應的差別電價,同時在當地主要媒體上向社會公告,加強社會監督。《通知》中還規定,部分高耗能行業的電價優惠政策將逐步取消。
各省、市、自治區積極落實差別電價政策。2007年上半年,寧夏、陜西等地上調用電價格,迫使一些電耗高的電石生產企業停工或降低開工率,促使這些企業通過技術改造達到節能降耗的目的。云南等地也積極利用差別電價政策推動節能減排工作的開展,迫使落后電石企業主動退出市場。
內蒙古自治區于2007年開始對電石、鐵合金等行業實行限量配額生產。根據市場、產能和能耗等情況,自治區政府制定了各地區電石、鐵合金產量及用電量控制計劃指標,爭取將全區電石產量控制在500萬噸以內,并且計劃在今后幾年內逐漸減少總量,同時縮小生產區域。電石生產用電單耗按照《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實行主要工業產品能耗定額限額的通知》中的能耗限額執行。同時,對產品單耗過高或能源浪費嚴重的企業不予分配指標。另外,為防止超配額生產,自治區政府要求電力部門對完成配額的企業及時斷電。
(五)電石單位產品能耗保持下降態勢
電石單位產品綜合能耗在2006年下降1.7%的基礎上,2007年又下降了1.9%,使電石單位產品綜合能耗下降到1124.1千克標煤/噸,繼續保持了下降態勢。
三、電石行業需要關注的情況和問題
1、發展節能環保型的大型密閉式電石爐,走循環經濟的發展道路是解決電石行業能耗高、污染重的必由之路。
電石是高耗能行業。生產1噸電石的電爐用電約為3400千瓦時,而綜合能耗約為1.2噸標準煤。目前我國電石產能已經超過2000萬噸/年,產量也已近1500萬噸,這就意味著整個電石行業每年需要消耗1800萬噸以上的標準煤。這無疑會使我國本來已經相當緊張的能源、資源形勢雪上加霜。
同時,電石生產過程中排放大量含塵煙氣。每生產一噸電石,密閉爐要排放煙氣400—500標準立方米,內燃式電石爐排放8000—9000標準立方米,對生態環境帶來嚴重危害。雖然目前敞開式爐型已經基本淘汰完畢,但內燃式爐仍然占到電石行業總生產能力的80%以上,由于部分裝置相對落后,即使配套了除塵設施,也難以杜絕粉塵的放散。
因此,電石行業只有發展節能環保型的大型密閉式電石爐,走循環經濟的發展道路,才能解決電石行業能耗高、污染重的問題。
2、推進上下游企業的聯合重組,發展煤電化一體化是解決規模小、布局分散的重要舉措。
我國電石行業在生產規模和技術裝備上均落后于工業發達國家。我國電石企業平均每家每年生產電石約3萬噸;產量在5萬噸以下的小型企業占總數的80%以上。由于企業規模小,技術裝備落后,難以統籌安排資源綜合利用設施,廢氣中大量一氧化碳和高溫余熱都不能有效回收,多數廢渣也沒有得到合理利用,造成資源的浪費。
3、行業發展受需求拉動的影響比較大,缺乏統籌規劃
未來幾年內,在我國經濟快速增長的帶動下,下游行業對于PVC的需求量仍將持續增長,我國PVC行業在一定時期內也會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目前國內PVC投資建設依然方興未艾。據不完全統計,2007年至2009年三年期間,我國PVC行業將新增產能達820萬噸/年(全部為電石法),預計到2010年,我國PVC產能將達到2000萬噸/年左右。
未來幾年我國PVC擴能情況統計
年 份 |
2007 |
2008 |
2009 |
新增產能(萬噸/年) |
342 |
360 |
123 |
受下游需求的拉動,許多地區不考慮資源、交通、環境承載能力,也沒有認真考慮自身的目標市場在哪里,就紛紛投資興建電石裝置,帶有很大盲目性。
四、有關政策建議
1、加快內燃式電石爐改造為密閉式電石爐的步伐,對將內燃式電石爐改造為密閉式電石爐的企業給予政策和資金支持。
2、鼓勵發展大型密閉式電石爐,對密閉式電石爐的生產企業給予電價優惠。
3、對開發密閉式電石爐爐氣凈化和利用技術的單位給以優惠政策。
4、建立落后產能退出機制,對主動退出的產能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償或更新改造資金支持
我國能源結構現狀決定了電石行業是我國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部分,并將在保障PVC等下游行業的持續發展方面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循環經濟為理念,深入推進結構調整,不斷加大科技創新,認真落實節能減排工作,促進電石行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