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關系是影響2021年中國電石市場的決定因素。2021年國內電石市場強勢上漲,截至10月份,國內電石出廠價格重心在7900元/噸,同比2020年2925元/噸上調4975元/噸。2021年,能耗雙控政策層層加碼,國內各地針對能耗管控的力度也不斷加大,陸續出臺限電、有序用電政策。國內電石市場受電力、原料、交通等多重因素影響供應緊缺,電石出廠以及采購價格屢創新高,下面我們分階段來看。
第一階段:一季度供需緊平衡,市場多維持觀望。
一季度供需緊平衡,市場多維持觀望。1月上旬,運輸不暢下烏海等地電石出貨受限,部分地區有庫存積壓,1月下旬至2月份,烏盟地區受限電影響,電石廠家開工有所影響,供應面略有縮減。下游PVC廠家節前備貨心態較強,電石采購價格提漲明顯。3月中旬開始,隨著內蒙古自治區執行“能耗雙控”的減排措施,當地電石企業開工受到明顯制約。部分氯堿配套的電石裝置也降負減產甚至停車,導致電石外銷停滯,甚至需要采購寧夏、甘肅等地貨源來保證PVC裝置的正常開工。華北、華中等電石消費地貨源更顯緊張,PVC企業停車觀望增多。
第二階段:二季度下游檢修集中,電石市場寬幅震蕩。
5-6月份,下游PVC企業傳統春季檢修集中,山東、河南、東北等地下游廠家裝置停車,對外暫不采購電石。電石需求減弱,企業庫存累積加快。由于下游集中停車以及雙控政策力度的放松,國內電石行情自高位理性回落,但成本面的有力支撐以及未見過量的市場供應,仍支撐國內電石價格處于較高震動區間。
第三階段:三季度,“雙控”升級,電石供需矛盾加劇。
進入三季度,內蒙、陜西、寧夏等地紛紛增強了雙控措施力度,電石貨源供應緊張的矛盾局面加劇,推動電石行情連創新高。特別是9月份,陜西地區受全運會以及“能耗雙控”政策影響,部分廠家限產5成甚至停車。上游蘭炭企業受政策影響裝置限產或停產,電石市場原料以及電石產品自身供應缺口較大。蘭炭供應緊張,電石成本支撐力增弱,行情上漲速度明顯提升,單月漲幅超過2000元/噸。
第四階段:10-11月份,國家出手管控,電石價格下調明顯。
10月中下旬,電石價格開始下滑。主要原因有兩點,其一是國家對于能源資源市場進行干預,煤炭價格大幅回落。煤炭價格下調,緩解了電力供應緊張的局面,電石裝置開工提高,貨源供應量增加。第二點在于,蘭炭等原料價格的回落,降低了電石的成本支撐力度,從而導致電石市場拐點的出現。11月中旬,電石價格回落至4550元/噸,相較10中旬8130元/噸下降3580元/噸。
第五階段:供需博弈,市場價格寬幅震蕩。
11月中下旬起,國內電石出廠價格以寬幅震蕩為主。內蒙、寧夏等地“能耗雙控”目標完成程度較好,電石廠家開工提升,電石市場供應量增加。下游PVC行業部分區域受制于成本整體開工一般,整體市場對電石需求穩定。截至12月中下旬,電石市場供需博弈為主,電石價格寬幅震蕩。
二、政策分析
為了應對全球性的氣候變化,我國提出了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一目標承諾。在今年的政府報告中,“碳達峰,碳中和”也被列為2021年的一個重點任務。十四五規劃也將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列入其中。
“碳達峰,碳中和”首先改變的是能源產業格局,要實現2060年碳中和的目標,就要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降低石化能源的比重。國內目前絕大部分用電,特別是工業用電還是以火電為主。但是如果要實現這一目標,火電發電的比重在未來要呈下降趨勢。
電石作為“兩高一資”行業將面臨諸多的政策限制。電石是一個非常依賴于煤炭和電力資源的產品,主要分布的西北地區也主要是以煤炭、煤電為主。按照目前現行的產品能耗消耗限額的計算,每生產1噸電石加上原料所需要的消耗的能源在1.1噸標煤,按照排放系數折算二氧化碳,則是每生產1噸電石需要排放2.93噸二氧化碳,所以電石必將成為“碳減排”的重點關注對象。
10月21日,國家發改委提出了約束推動重點領域節能降碳的若干意見,其中針對石化化工領域專門發布《石化化工重點行業嚴格能效約束推動節能降碳行動方案(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通過實施節能降碳行動,煉油、乙烯、合成氨、電石行業達到標桿水平的產能比例超過30%,其中電石的單位產品能耗基準水平要達到940千克標準煤/噸,標桿水平要達到805千克標準煤/噸。
同時,引導低效產能有序退出。嚴格執行《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等規定,推動200萬噸/年及以下煉油裝置、天然氣常壓間歇轉化工藝制合成氨、單臺爐容量小于12500千伏安的電石爐及開放式電石爐淘汰退出。嚴禁新建1000萬噸/年以下常減壓、150萬噸/年以下催化裂化、100萬噸/年以下連續重整(含芳烴抽提)、150萬噸/年以下加氫裂化,80萬噸/年以下石腦油裂解制乙烯,固定層間歇氣化技術制合成氨裝置。新建煉油項目實施產能減量置換,新建電石、尿素(合成氨下游產業鏈之一)項目實施產能等量或減量置換,推動30萬噸/年及以下乙烯、10萬噸/年及以下電石裝置加快退出,加大閑置產能、僵尸產能處置力度。
隨著國家對于落后產能的淘汰以及行業準入門檻的提高,電石裝置產能新增有所放緩,據了解,未來幾年將有新增產能投入,但無明確時間。若考慮同期持續推進的落后產能淘汰,電石行業總產能在“十四五”期間或呈下降趨勢。從未來五年的供需平衡表來看,電石供應將長期緊張。綜合以上情況分析,在未來幾年內,供需關系仍是影響中國電石市場的決定因素,整體市場供應將維持緊平衡的狀態,且氯堿配套一體化的生產模式將會不斷增加。
三、未來走勢預測
電石企業成本中占據重要地位的電價,近年來一直居高不下。特別是2021年,能耗雙控政策層層加碼,國內各地針對能耗管控的力度也不斷加大,陸續出臺限電、有序用電政策。另外近幾年運輸檢查力度也是進一步加強,對危化品車的要求越來越嚴格。綜合來看,預測未來國內電石市場供需面總體呈現緊平衡狀態,電石市場價格重心高于去年,總體來說,2021年能耗雙控政策層層加碼,國內各地針對能耗管控的力度也不斷加大,陸續出臺限電、有序用電政策。國內電石市場受電力、原料、交通等多重因素影響供應緊缺,電石出廠以及采購價格屢創新高。預計2022-2024年“雙碳”政策將會一直持續,電石供應緊張的局面難有改善,價格重心也將一直維持較高水平。(轉自:金聯創 此文章供參考,不代表本平臺意見)
中國電石工業協會 版權所有 京ICP備19004746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51034
電子郵箱:ccia00@126.com 電 話:(010)84885707 ,84885830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亞運村安慧里 4 區 16 號樓5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