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產品工業發展趨勢探討
我國氯堿產能穩居全球第一,國內市場呈現供過于求的態勢。氯堿產能的迅猛增長帶動和刺激了氯產品的快速發展,同時氯產品產能和市場需求的增加,也保證了我國氯堿工業的健康快速發展。通過本刊組織策劃的含氯化學品系列報道之PVC、環氧氯丙烷、甲烷氯化物、氯乙酸、氯化石蠟等產品篇分析(詳見第21~30期),產能過剩似乎已成為絕大部分氯產品的共同現狀,淘汰落后產能、發展清潔工藝、危險品安全儲運等時令口號也與氯產品形影不離,步履蹣跚的氯產品發展究竟出現了哪些問題?未來的發展思路和方向怎樣?本篇將對上述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和詮釋,希引起讀者的思考和共勉。
產能迅速擴張
近年來我國氯產品產能快速增長,尤其2004~2008年主要氯產品產能翻番,甚至有些產品增長10倍或更高(見表1)。絕大部分品種均能滿足國內需求,且逐漸呈現過剩的態勢。
表1 國內主要耗氯產品產能變遷 萬t/a
產品名稱 2004年 2008年
聚氯乙烯 810 1530
甲烷氯化物 34 125
MDI/TDI 10 133
環氧丙烷 45 120
環氧氯丙烷 11 56
氯乙酸 13 52
硝基氯化苯 40 58
氯代甲苯 4 12
氯化高聚物 25 55
二氯苯 3 10
氯代異氰尿酸類產品 14 25
三氯氫硅 0.5 7
水平參差不齊
盡管目前我國已經成為氯產品生產大國,但是在裝置規模、工藝技術、產品檔次和質量等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尤其企業間技術水平參差不齊。如中海殼牌環氧丙烷為25萬t/a單套規模,而國內同時尚有多套1萬~3萬t/a規模在運行;濰坊亞星氯化聚乙烯規模為10萬t/a,國內也擁有30套規模為0.2萬t/a的生產裝置。工藝路線方面,泰興經濟開發區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醋酐催化氯化連續法生產氯乙酸裝置,也有少部分企業采用醋酐催化氯化間歇法路線,而更多企業則采用污染嚴重的硫磺催化氯化間歇法生產;再如環氧氯丙烷,國內有產生大量廢水的丙烯熱氯化法、工藝技術并不成熟的醋酸丙烯酯法和近年來創新的甘油氯代法三種工藝路線并存。產品檔次和質量方面,以二氯苯為例,揚農股份擁有世界級二氯苯生產裝置,尤其是鄰二氯苯產品質量可以達到99%以上,而其他眾多企業產品質量不足90%,無法滿足下游農藥、醫藥工業生產需求;再如TDI產品,上海聯恒TDI產品可以滿足各種下游產品要求,而其他企業產品僅可用于軟泡市場,在涂料和油漆領域幾乎未能涉足;濰坊亞星聚化氯乙烯裝置可以生產出10余種不同牌號產品,而其他數十家企業僅能夠生產一個牌號產品。
上下游銜接不緊
我國氯產品行業盲目迅猛發展的同時,忽視了上下游產品的配套與銜接。如國內近50%的氯乙酸裝置、所有氯代甲苯和氯化亞砜裝置以及部分硝基氯化苯、氯化高聚物、氯代異氰尿酸類裝置均沒有原料液氯配套,完全依靠外購,不僅增加生產成本,而且液氯在運輸和貯存過程中的安全問題無法保證。此外,還有一些企業在液氯外購的同時,還需要外購國內緊缺的石油化工原料,在市場劇烈波動的時期,他們的市場競爭力被明顯削弱。
與原料配套相比,下游產品開發更為滯后,大部分氯產品裝置缺少下游衍生產品,完全依靠市場銷售,經濟效益差且市場抗風險和可持續發展能力較弱。尤其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沖擊下,沒有下游產品配套或產品主要依賴國際市場的氯產品企業受到嚴重沖擊,大部分裝置被迫停產;而上下游銜接比較好的、擁有下游產品鏈的氯產品生產企業則生存能力明顯較高。
發展建議
結合當地資源 目前國際原油價格又現上漲之勢,而且許多化工原料作為危險化學品物流成本不斷增加,因此未來含氯化學品項目建設一定要結合當地資源。一是盡量利用當地原料資源,如液氯以及其他主要原料的穩定供應;二是充分利用當地下游產品的市場需求,如一些含氯農藥、醫藥中間體盡可能在東部地區建設,可以方便進入市場,另外出口也相對便捷;三是根據項目不同選擇不同區域進行發展,如一些高耗能的氯產品盡可能在中西部地區發展,而技術含量較高產品盡可能在科技實力比較雄厚的地區發展等。
符合安全環保要求 近年來國家對化工生產安全和環保越來越重視,這對未來國內化工生產發展的影響將是長期性的,因此氯產品裝置在建設過程中一定要符合國家安全環保產業政策。今后新建項目要采用相對清潔工藝,如氯化法鈦白粉、醋酐催化法合成氯乙酸、二氧化硫氣相法合成氯化亞砜、反應精餾法合成氯化芐、乙烯酮法合成氯乙酰氯、水相法氯化高聚物、非光氣法合成異氰酸酯、過氧化氫氧化法生產環氧丙烷、甘油氯代法合成環氧氯丙烷
等;同時在許多單元操作中推廣普及清潔工藝技術,如絕熱硝化、催化加氫、反應精餾、三氧化硫磺化、空氣氧化、溶劑法合成技術等。
切合自身實際 氯堿企業在選擇項目建設的時候,不能盲目追求高新產品,更不能追求一時效益特別好的產品進行建設,而應仔細權衡和分析自身資金和技術實力、當地資源、周邊市場等實際情況,既不要在實力不夠的情況下建設小規模的“大”產品,更不要在實力較強的情況下,建設大規模的“小”產品,而應該有針對性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此外,在選擇項目時也要考慮裝置效益情況,同時更應該考慮裝置的競爭力和未來可持續發展能力。項
目選擇不僅要切合自身實際,也要結合國內外經濟發展情況,重點發展國內市場有缺口的產品,堅持立足內需、兼顧出口的發展思路。
延伸閱讀:主要氯產品發展建議
PVC:①中西部地區擁有豐富煤炭等資源的大型氯堿和PVC裝置,應通過兼并重組,實施煤、電、鹽等直接配套,PVC材料加工的一體化超大型PVC生產企業;東部沿海一些大型尤其是石化公司下屬或者臨近大型石化項目的大中型PVC企業,應加快石油化工與氯堿、PVC裝置結合力度,部分企業可以考慮提供原料單體的商品量,甚至可以僅生產單體,以滿足國內進口VCM/EDC企業的需求。②加大PVC產業精細化發展,研發與生產功能性、專用性、合金化等高端PVC品種如PVC專用料、PVC復合材料、醫用PVC制品等;加大PVC下游產品開發如氯化聚氯乙烯等;實施PVC深加工戰略,加大單體氯乙烯的下游產品開發,如聚偏氯乙烯樹脂、氯乙烯-丙烯酸酯共聚樹脂、氯醚樹脂等品種;延長PVC產業鏈,使產品更接近終端用戶。
甲烷氯化物:①結合原料供應情況,謹慎選擇原料路線,隨著國家西氣東輸工程的不斷實施,甲烷路線值得考慮;②結合當地的氟、硅資源,向下游氟、硅材料產品,尤其是磷化工產生的廢渣氟石膏、磷石膏中的隱性氟資源綜合利用,充分做到資源的循環綜合利用和下游高檔次和高附加值產品的開發與生產;③重視四氯化碳處理技術的開發與應用。
環氧氯丙烷:①由于甘油氯代法相對丙烯高溫氯化法生產過程中廢水量少,加上近年來全球生物柴油產業的快速發展副產出大量甘油,國外主要生產公司未來發展趨向于甘油氯代法,但是生物柴油在我國剛剛起步,副產出甘油數量還比較少,甘油的供應量和價格有較大不可預測性,因此在路線選擇上要認真調研,選擇出相對于自己有優勢的路線建設;②現有企業應配套建設環氧樹脂裝置,同時積極拓寬中間產品氯丙烯和烯丙醇的應用領域。
MDI/TDI:①國內需求尚有缺口,具有一定的發展潛力,鑒于目前非光氣法工業化技術并不成熟,因此路線選擇仍然是光氣法工藝,未來新建裝置應選擇在東部沿海地區,方便副產物的處理與再利用;②應借鑒國外生產經驗,配套建設一定規模的聚氯乙烯裝置,不僅解決大量副產鹽酸存在的嚴重環保問題,同時又做到氯資源的二次開發利用,增強裝置的競爭力;③積極關注MDI替代TDI的研究進程,維持國內兩個產品產能比例合理化。
氯乙酸:①由于氯乙酸被列為劇毒化學品,運輸和貯存要求比較高,目前生產企業一定要能夠配套建設一個規模化下游產品,如用于草甘膦生產的甘氨酸或石油化工助劑羧甲基纖維素,可以有效提高裝置競爭力;②針對目前產能嚴重過剩的態勢,要加大氯乙酸深氯化研究,將氯乙酸轉化成二氯乙酸和三氯乙酸,再進行深加工利用,如以三氯乙酸為原料生產農藥毒死蜱中間體三氯吡啶醇鈉就具有良好市場前景。
摘錄:中國化工信息網站
中國電石工業協會 版權所有 京ICP備19004746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51034
電子郵箱:ccia00@126.com 電 話:(010)84885707 ,84885830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亞運村安慧里 4 區 16 號樓5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