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中國化工:振興與憂患
關鍵詞:產業振興 結構調整 貿易摩擦 海外并購
2009年是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經濟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年初伊始,危機四伏,石油和化工產業也跌入到前
景黯淡的惶惶之中。一年過去了,回望曾經的彷徨,經過卓絕的努力,中國經濟和石油化工產業在洪流中逆轉,
保持著基本的穩定并萌生出綠意的回暖……不過,縱觀當前產業形勢,產能過剩、產品結構性問題突出,國內外
經濟與貿易形勢依然嚴峻,低碳經濟帶來節能減排與環保壓力驟增,種種情況表明,石油和化工產業“革命尚未
成功,行業仍需努力”! 本刊記者 宮艷玲
2009盤點之 一大懸疑
經濟寒潮幸未殃
2009年初,人們心頭最大的擔憂和疑慮就是經濟寒冬對產業的影響到底有多大?從2008年的頂峰急轉而下
的化工產業將面臨多久的深度調整期?一年過去了,中國經濟實現了“保增長”的目標,并且回升向好的趨勢不
斷得到鞏固,化工產業的回暖形勢也比人們預想的要好很多。全球工業生產在第三和第四季度開始回暖,亞太、
拉美、東歐以及非洲和中東地區市場需求顯示出強勁增長之勢,化學工業進入V字型復蘇軌道。
據行業統計報告顯示,11月份,全國石油和化工行業經濟回升態勢良好,產值、產量繼續大幅增長,部分行
業開工率改善;市場需求回升,價格平穩上揚;行業投資增速加快;對外貿易降幅持續縮小,出口年內首度增長。
1~11月,全國石油和化工行業實現總產值5.94萬億元,同比下降3%,降幅進一步收窄;全行業工業增加值同
比增長10.4%;前11個月全行業固定資產投資8782.53億元,同比增長12.13%。產業經濟懸疑初步有了回暖定
論,可謂涉身過險幸未殃。
2009盤點之 兩大振興
產業振興規劃——中流擊水遏飛舟
回想年初,“4萬億”計劃推出之時,經濟下滑使市場彌漫著一片悲觀情緒。在這種情況下,國家先后出臺
了汽車、鋼鐵、紡織、裝備制造、船舶、電子信息、石化、輕工、有色金屬和物流業等十個重要產業的調整振興
規劃,成為促進經濟復蘇、實現“保增長”目標的重要推手。2月19日,國務院通過了石化產業調整振興規劃,
確定了“保持產業平穩運行,提高農資保障能力,統籌重大項目布局,控制總量,淘汰落后產能”等重要策略,
充分提振了當時頗為悲觀的行業信心。
時至年末,在“4萬億”投資、十大產業振興規劃以及出口退稅調整等多項利好政策的共同拉動下,我國經
濟的復蘇勢頭已經確立,從實際情況看,十大產業振興規劃對經濟的拉動效果十分明顯。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
顯示,在第一批產業振興規劃發布后的4月,國內工業增加值增速為7.3%,其后逐月回升,進入下半年后回升
速度明顯加快。10月國內工業增加值增速達到16.1%,這一數字超出了很多市場人士的預期。內需市場的啟動,
讓相關制造業迎來了關鍵轉機,化學工業也受惠頗多。
海外并購涌動——適時出擊盡籌謀
2009年的經濟危機為行業并購提供了新的機遇,全球化工業年度最大并購案即是陶氏化學以163億美元收購
羅門哈斯公司,同時,巴斯夫也完成了對汽巴控股公司的部分收購,三菱麗陽收購璐彩特一舉成為全球最大MMA
生產商……
同樣,經濟危機為中國企業海外并購創造了機會。發達國家強烈的融資需求,使中國企業擁有了海外并購擴
張的良好機遇。2009年2月,中石油以4.99億加元收購了加拿大油氣公司VerenexEnergy在利比亞的石油資產;
4月,中石油聯合哈薩克斯坦國家油氣公司收購了曼格什套石油天然氣公司的全部股權;6月,中石油耗資10.2
億美元完成收購新加坡石油公司45.51%股份,并籌劃全部的收購事宜;同月,中石化耗資72.4億美元購得瑞士
阿達克斯(Addax)石油公司普通股,把手伸向歐洲市場……在經濟低潮時期,跨國公司間的并購活動往往發生的
更為頻繁,石油化工巨頭通過資產重組和業務凝聚轉危為機的做法值得企業認真學習。可以說,2009年我國石油
企業“走出去”戰略開展的有聲有色,相比而言,化工公司在資金、實力上還存在差距,國際化經營還有待繼續
努力。
2009盤點之 兩大憂患
產能過剩——頑疾難醫
產能過剩已成為近年我國工業界尤其是化工行業無法回避的頑疾。2009年在國內分類統計的24個工業行業
中,有21個行業存在產能過剩現象,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風電設備等六大行業產能過剩
尤為嚴重。9月26日,國務院發布了《關于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引導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
將上述六大行業確定為調控和引導的重點,同時列出了電解鋁、造船等產能過剩矛盾比較突出的行業。產能過剩
帶來的一系列惡果大家都明白:社會資源的巨大浪費,環境遭受污染,過分依賴國外市場,經濟運行風險加大……
任其發展下去,最終還會導致企業批量倒閉、群體失業、銀行不良資產增加等嚴重后果。然而當前,鋼鐵、水泥
等產能過剩的傳統產業仍在盲目擴張,風電、多晶硅等新興產業也出現重復建設傾向。
2009年的化工產業同樣深陷產能過剩的沼澤,甲醇、兩堿、硫酸、電石法PVC、氮肥、磷肥、黃磷……據統
計,國內純堿產能過剩超過25%、燒堿過剩超過30%、硫酸過剩約25%、PVC過剩超過40%、黃磷過剩超過60%、
磷肥過剩超過40%……而煤化工尤其煤制甲醇的過剩更是觸目驚心,目前甲醇產能過剩已達50%,電石和焦炭產
能過剩也均超過30%。盡管國家三令五申控制煤化工的過熱發展,然而全國范圍內煤化工“大干快上”的勢頭絲
毫未受遏制——山西、新疆、四川甚至河北等地的煤化工項目不斷頂風而出,規模刷新仍在持續。
當前,不斷擴張的產能已經讓整個化工產業的大部分肌體身形臃腫,步履蹣跚,一些嚴重過剩行業的投資甚
至還在加速——11月份,化工行業投資同比增長26.8%,其中磷肥、復混肥和農藥行業增速排名前三,分別為
76.2%、50%和37.9%。“后經濟危機”時代,在保增長、促就業、抑通脹、減排40%的復雜環境下,治愈產能過剩
仍將是一個漫長而艱巨的難題。
貿易摩擦——戰火彌漫
2009年9月,一起美國對華發起的強硬輪胎特保案令國人嘩然,美國總統奧巴馬不顧中方強烈反對簽令對華
輸美輪胎征收最高35%的懲罰性關稅。貿易戰火迅速蔓延,并在短期內引發了一系列連鎖反應,中美之間、中印
之間的貿易摩擦你來我往,愈演愈烈。究其緣由,還在于經濟危機導致的市場萎縮和各國對自己的產業保護,中
國作為世界第三大貿易實體和第二大出口國,首當其沖成為貿易摩擦的靶標。據統計,2009年1~10月,各國發
起針對中國的貿易救濟調查已經達到99起,涉案金額116億美元。
我國石油和化工行業一直以來是貿易救濟調查的重災區,根據商務部產業損害調查局數據統計,自1979年
以來,截止到2009年11月,在國外對華累計發起的1025起反傾銷調查中,涉及石化產品的有241起,位居各
行業之首;在國外對華發起的37起反補貼調查中,涉及石化產品的6起,位居第二位。金融危機以來(即2008
年6月~2009年11月),國外共對華啟動涉及石化產品的反傾銷調查17起,其中涉及苯酐、聚醚多元醇、燒堿、
多羥基化合物、磷酸氯喹等產品。
同時,日本、韓國以及歐美一些大公司試圖同樣通過傾銷手段打進中國市場,因此,石化行業也是我國對外
發起反傾銷調查最多的行業。2008年6月~2009年11月,我國共啟動29起反傾銷調查,其中針對石化產品的
有22起,涉及產品包括甲醇、己二酸、錦綸6切片、丁苯橡膠、鄰苯二酚、1,4-丁二醇、對苯二甲酸等。
頻繁遭遇壁壘的石化行業其實是中國快速發展的制造業的一個典型代表,長期以來形成的“低價占市場”的局面
正面臨越來越尷尬的境地,出口產品大多以通用型產品為主,量大價廉,無法掌握市場話語權;企業不僅利潤微
薄,而且品牌溢價能力差。這種“賠本不討好”的怪現象不斷上演,不僅損害了產業、企業以及勞動者利益,同
時也為其他國家爭相效仿設置壁壘提供了十足的借口。時至今日,由低端到高端的戰略轉型在金融危機的催化作
用下顯得越來越迫切。
2009盤點之 四大趨勢
結構深度調整——切膚痛后方涅槃
危機重重的產能過剩引起國家和行業的高度關注,發改委、工信部等部門多次研究“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
和重復建設引導產業健康發展”事宜,年末針對石油和化工行業陸續出臺了《純堿行業準入條件》《異氰酸酯
MDI/TDI準入條件》等調控措施。業界普遍預期,明年可能會出臺一系列針對性的產業調整政策“重拳”,包括行
業兼并重組條例、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以及修正后的重點調控行業的準入條件等。正如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
協會《石油和化工結構調整指導意見》所描述的,石化行業必須以破釜沉舟的勇氣、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將落后產
能和設備徹底淘汰出局,禁止落后生產能力異地轉移,遏制低水平重復建設。——2010年的石油和化工產業,需
要在經歷深度調整的切膚之痛后涅槃重生。
低碳經濟——引領產業未來
哥本哈根會議雖然沒有取得世界所期待的具體成果,但是氣候變化所引起的一場聲勢浩大、前所未有的“綠
色革命”浪潮卻洶涌襲來。節能、降耗、減排、治污已成為產業界達成“到2020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
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目標的必然選擇。這其中,原材料和能耗大戶——石油和化工行業肩負重任。
據悉,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正在著手制定一份全行業的指導性意見“石化行業的低碳經濟路線圖”,我們期
待,石油和化工產業沿著一條“綠色、環保、節能、安全”的道路走向新型工業化的未來。
新興產業——尋找新的增長點
傳統產業普遍產能過剩、創造的價值低廉,尋找新的增長點成為大勢所趨。據悉,有關部門正醞釀推出《戰
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該規劃將成為國家4萬億投資規劃、十大產業振興規劃出臺之后的又一項振興經濟的
重大舉措,并有望在2010年出臺。新能源、節能環保、電動汽車、新材料、新醫藥、生物育種和信息等產業將
得到核心技術研發的政策扶持,以及來自財政、信貸等方面的具體支持。科技掛帥,政策領兵,只有核心的競爭
力才能培育出優勢的生產力。當然,還要時刻警惕國人的“跟風”習慣,避免出現多晶硅、風電設備等新興產業
陷入產能過剩的困局。
中國化工市場——群雄逐鹿時代到來
聯合國經濟與社會事務部近日發布了《2010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預測2010年世界經濟將在發展
中國家的帶領下出現反彈,其中中國的經濟增速將達8.8%。近日,美國化學委員會(ACC)也估計,過去的10
年中國的化學品產值已經增長近七倍,從1998年的約900億美元速增到2009的約6000億美元。ACC預計,中國
很有可能在2011年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化工市場。在全球市場萎縮,中東石化產能集中釋放的2010年,中
國市場這塊大肥肉無疑會引來“群雄逐鹿”。可是,“地主家也沒有余倉”,中國國內的巨大產能也在苦苦尋求市
場——狹路相逢勇者勝,在激烈的化工市場競爭中,拼的不只是價格、質量、品牌,還有服務配套、技術跟蹤、
戰略研發、規模實力……只有占領了核心競爭力的高地,才能山登絕頂我為峰,笑傲江湖任我行。
來源:中國化工信息網
中國電石工業協會 版權所有 京ICP備19004746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51034
電子郵箱:ccia00@126.com 電 話:(010)84885707 ,84885830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亞運村安慧里 4 區 16 號樓5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