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能過剩拖累化工產業盈利增長
在需求不足的情況下,單純擴大產能并不能真正提高化工企業盈利水平。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并開發下游應用市場,盡快消化過剩產能才是行業健康發展的有效途徑。
一季度,化工產業繼續呈現企穩走勢,但回升基礎并不牢固,較為重要的收入、價格、利潤等經營指標表現欠佳。
一季度原油價格大幅下跌,化工產品失去成本支撐。盡管需求有所恢復,但總的價格水平仍在下跌,從而導致化工行業的銷售收入增速回落。在銷售不暢的影響下,化工行業的利潤率大幅下降,降至2009年二季度以來的最低水平,這將加大化工企業經營壓力。實際上,國內很多大宗化工產品處于產能過剩狀態,過剩的產能影響了企業的盈利能力。傳統的行業春季旺季沒有如期而至,盡管出口額增速由負轉正,但增長力度不大,大部分化工產品的需求處于疲軟的狀態。尤其是合成橡膠和化纖行業,需求不足嚴重拖累了市場價格,甚至出現了全產業鏈的價格下跌,今年這兩個行業的經營情況將比較困難。受到房地產調控的影響,與建材相關的化工產品需求將出現明顯下降,再加上產能過剩,氯堿行業的經營壓力也將明顯增加。
一季度化工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大幅下降,說明企業在經歷了較長時間的低盈利狀態后,投資能力下降;但也說明在需求不樂觀的情況下,企業的投資意愿下降。從積極的角度來看,投資增速下降也意味著產業結構調整初見成效,之前依靠投資拉動的粗放型增長方式得到改善。投資增速下降使產能過剩不再加劇,同時伴隨著消費升級,化工行業精細化率提高也降低了單位產值的投資水平。
產能過剩是化工行業無法回避的問題。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并開發下游應用市場,盡快消化過剩產能才是行業健康發展的有效途徑。對此,我們看好甲醇制烯烴技術。首先,我國擁有該項技術自主知識產權,且位于內蒙古包頭的工業化示范裝置運行正常,煤制甲醇和烯烴聚合工藝均屬于成熟工藝,技術風險較小;其次,國內乙烯、丙烯需求量大,尚有供應缺口,市場前景較好;另外,由于主要原料甲醇價格低,技術經濟性較好,靠成本優勢就可以實現盈利。因此,未來幾年甲醇制烯烴項目的產能將進入快速增長時期,如果在此過程中注意實現產品差異化,開發多種牌號的專用料,將可避免再次陷入產能過剩的窘境。
來源:中國化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