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開發:優化與節約并舉
2007年《中國的能源狀況與政策》白皮書中這樣描述,我國能源資源總量比較豐富,擁有較為豐富的化石能源資源。以煤為主的能源資源結構和消費結構,是我國能源發展的主要特征。改革開放30年,我國已經初步形成了煤炭為主體、電力為中心、石油天然氣和可再生能源全面發展的能源供應格局,基本建立起較為完善的能源供應體系。
據國家統計局的報告顯示,2007年,我國原煤產量達到25.26億噸,是1978年的4.1倍,煤化工、風力發電等項目在加緊建設。2007年,原油產量1.86億噸,是1978年的1.8倍。天然氣產量為692億立方米,是1978年的5倍。隨著1982年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的成立,我國海洋石油工業也獲得了高速發展,海洋油氣產量從1982年的9萬噸迅速升至2007年的4047萬噸油當量。到2007年底,發電裝機達71822萬千瓦,是1978年的12.6倍。與此同時,能源技術進步不斷加快,在石油勘探開發、水電建設、綜合機械化采煤等方面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同時,區域性能源結構得到調整和優化。中國能源資源分布廣泛但不均衡,煤炭資源主要集中在華北、西北地區,水力資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區,石油、天然氣資源主要分布在東、中、西部地區和海域。而中國主要的能源消費地區集中在東南沿海經濟發達地區,資源賦存與能源消費地域存在明顯差別。大規模、長距離的北煤南運、北油南運、西氣東輸、西電東送,是中國能源流向的顯著特征和能源運輸的基本格局。30年間,我國能源綜合運輸體系發展較快,運輸能力顯著增強,建設了西煤東運鐵路專線及港口碼頭,形成了北油南運管網,建成了西氣東輸大干線,實現了西電東送和區域電網互聯。
我國能源結構的優化進程符合我國國情。中國煤炭資源豐富,大量水電資源尚未開發,核電、風力發電、生物質發電剛剛起步,還有很大發展余地,能源供應仍有巨大潛力。燃料乙醇、甲醇、二甲醚以及煤炭液化等替代能源發展前景廣闊。因此,我國一方面合理開發資源,有序發展煤炭,加快發展石油天然氣,鼓勵開發煤層氣,大力發展水電、風電、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合理發展替代能源,優化能源結構;另一方面,實行能源開發和節約并舉、節約優先的方針,積極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加快調整經濟和產業結構,大力開展節能技術和節能產品研發推廣,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不斷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30年間,我國能源節約成效顯著。多年來,我國一直重視能源節約和提高能效,并為此進行了不懈努力,按2005年不變價格,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由1980年的3.39噸標準煤下降到2007年的1.166噸標準煤,扭轉了近年來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上升的勢頭。單位產品能耗明顯下降,其中水泥、大型合成氨等產品的綜合能耗及供電煤耗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不斷縮小。
可再生能源發展迅猛。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正成為全球發展最迅速的行業之一,中國的新能源產業也孕育著更多的投資機會。隨著技術不斷進步和規模擴大,新能源與傳統能源的成本在拉近,我國以化石能源為主的能源結構正在悄然改變。
點評
我國能源生產結構和消費結構的基本情況決定了國內能源結構優化進程,主要從三個方面破題:提高現有能源的利用效率;加大節能減排力度;開發新能源。
30年來,我國石油和化學工業持續高速發展,對能源的需求不斷擴大。雖然我們有豐富的煤炭資源為基礎,有穩定的油氣資源做后盾,但是煤炭、石油、天然氣等能源既是化工行業的燃料,也是化工生產的原料,能源工業的健康發展直接影響著我們這個高耗能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化工行業比其他工業行業更加自覺地注重推進能源結構的優化進程,并已在提高利用率、節能減排、新能源建設上取得了長足發展:現代新型煤化工悄然興起,清潔能源產業嶄露頭角,生物質能方興未艾……
更重要的是,多年來我國能源的不合理利用和浪費現象正在被改變,節能已經被全行業視為第四能源,節能減排的地位在不斷上升。
信息來源:中國化工報
中國電石工業協會 版權所有 京ICP備19004746號-1
電子郵箱:ccia00@126.com 電 話:(010)84885707 ,84885830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亞運村安慧里 4 區 16 號樓5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