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下半年以來,我國稀土產品價格出現普遍持續下跌,為保護企業利益,江西等地的主要稀土企業聯合“停產保價”,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部分媒體認為導致上述價格持續下跌現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利益驅動,亂采濫挖”以及地方政府的“監督不力,以罰代管”等。為弄清實際情況,深入了解南方稀土資源開采及使用現狀,根據國務院領導批示精神,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國土資源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環境保護部及有關專家組成聯合調查組,由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協調司副司長熊必琳同志帶隊,于9月16日至21日赴福建、江西及廣東三省對離子型稀土礦產資源開采和使用情況進行了調研。
調研組一行先后在福建、江西及廣東省對離子型稀土主要礦產區實地考察了多處稀土開采礦山、稀土開發利用企業以及已關停礦山的生態修復等。重點查看了江西龍南縣足洞稀土礦區原地浸礦現場、福建上杭縣強制關停的非法開采稀土礦山和廣東和平縣已取締非法開采礦山的生態修復情況;考察了長汀金龍稀土分離公司、江西廣晟和利稀土公司的稀土分離技術改造及生產線建設情況,以及廈門鎢業股份有限公司稀土貯氫材料和通仕達股份有限公司稀土熒光材料的開發應用情況等。所到之處均集中各省市相關部門、稀土企業代表召開稀土資源開采和開發利用情況座談會,其中包括福建省的龍巖市、上杭縣、武平縣和長汀縣;江西省的贛州市、龍南縣、京南縣、尋烏縣、安遠縣、贛縣、信豐縣;廣東省的河源、梅州、韶關、清遠、肇慶、潮州、惠州及汕尾市。座談會上調研組就各地稀土資源開發的基本情況、存在問題等聽取了相關省市縣政府及有關部門、企業的匯報,并就稀土行業發展政策建議與各地代表認真交換了意見。
通過此次調研,調研組對南方稀土產業發展情況有了較為詳細的了解。江西、廣東和福建三省都是我國離子型稀土工業化生產主要省份,經過三十多年的建設和發展,目前均已初步形成了從礦山開采、分離、冶煉到加工應用較為完善的產業體系。據統計,2007年江西全省稀土開采及加工共計實現銷售收入約80億元;廣東省冶煉分離產品實現銷售收入18億元,稀土氧化物出口金額達8450萬美元。
調研中還發現,對于稀土礦產品和冶煉分離產品生產,我國從2007年起開始實行指令性計劃管理,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從2005年起就采取上收稀土礦山開采許可證等措施加強了礦山開采證的管理,商務部門也對稀土產品的出口配額進行嚴格控制。但隨著這幾年經濟的平穩較快增長,國內外稀土產品市場的需求都在不斷擴大,出現了稀土資源的開采限額、稀土產品生產指令性計劃以及出口配額之間不能完全匹配的現象。因此在利益驅動下,各省份的粗放式開采,超量、無證開采現象仍時有發生,難以根除。對此地方各級政府也都采取了各類專項整治措施,聯合檢查、公安、國土、安監等部門對無證開采等亂采濫挖行為予以了堅決打擊和取締。廣東省的管理體系相對薄弱,其境內的稀土礦產非法開采現象一度比較嚴重,但通過這些年的整治和規范,非法盜采稀土礦的行為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
稀土是關系到國防、軍工、鋼鐵、石化、有色、高技術等多個國民經濟重點行業發展的戰略性資源,稀土產業的發展既有行業管理方面的問題,更需要跨領域、多部門的綜合協調和宏觀調控。通過此次調查研究,針對目前我國稀土產業存在的問題,國務院有關部門將盡快研究相關政策建議及治理措施。充分考慮稀土產業的特殊戰略地位和行業發展特點,加強政府宏觀調控;盡快發布稀土產業發展政策及相關管理辦法,促進稀土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加大監管力度,規范稀土行業運行秩序,使我國稀土行業持續、健康、穩定的向前發展。
中國電石工業協會 版權所有 京ICP備19004746號-1
電子郵箱:ccia00@126.com 電 話:(010)84885707 ,84885830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亞運村安慧里 4 區 16 號樓5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