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度化工環保十大新聞
一、“綠色保險”和“綠色證券”新政推行
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2月18日向新聞界通報,國家環保總局和中國保監會聯合發布了《關于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的指導意見》,正式確立建立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度的路線圖。這是繼“綠色信貸”后推出的第二項環境經濟政策。
2月25日,國家環保總局正式發布以“上市公司環保核查制度”和“環境信息披露制度”為核心的綠色證券政策。根據這一政策,石化、冶金、火電、建材、造紙等13類重污染行業的公司申請首發上市或再融資的,必須進行環保核查。未取得環保核查意見的,證監會不受理申請。
二、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開始
2月27日,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作正式開始。普查階段的目標是全面貫徹《全國污染源普查條例》和《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方案》,全面開展污染源入戶調查。該普查涉及石油和化工等32個行業,351個小類,共23000余個工業污染源產排污系數相繼編制完成。
三、《水污染防治法》通過
2月28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修訂后的《水污染防治法》。這部法律自2008年6月1日起施行,對石油和化工行業的違法排污、偷排暗排行為形成高壓態勢。
四、一批環保標準法規密集征求意見
自3月下旬開始,《涂料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農藥使用環境安全技術導則》、新版《磷肥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有機硫類、有機氯類、菊酯類、磺酰脲類、雜環類農藥廢水排放標準、新版《合成氨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環境污染事故應急預案編制技術指南》、《黃磷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等一大批標準相繼征求意見。這批標準對相關行業企業的污染排放標準提出了十分嚴格的要求,門檻大大提高。
五、國務院批準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
4月14日,經國務院批準,環境保護部會同有關部門發布《淮河、海河、遼河、巢湖、滇池、黃河中上游等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2006~2010年)》。規劃提出要落實目標責任,建立多元化投入機制,加大環境執法和監管力度,推進污水處理產業化,做好主要水污染物減排統計、監測和考核等工作。
六、化工行業為地震災區防疫作出重大貢獻
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8級地震。在危難時刻,化工行業相關企業加班加點,為地震災區緊急生產調運了大批消毒劑、殺蟲劑、洗滌劑等物資,在確保大災之后無大疫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作出了不可磨滅的重大貢獻。
七、國務院發布全國限塑令
6月1日起,根據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的《關于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全國范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使用超薄塑料袋,并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以減少“白色污染”。
八、排污權交易和碳交易活躍
8月5日,北京環境交易所在北京金融大街正式掛牌。至此,排污權交易已經在天津、湖北、遼寧、山東、山西、河南和長三角地區相繼鋪開試點。碳排放交易日趨活躍,中國成為全球碳減排最大的賣方市場。
九、化工服務“綠色奧運”
8月8日~8月24日奧運會期間,北京空氣質量一直保持良好,創造了有監測記載以來的月最高水平,兌現了向國際社會做出的環境質量改善的承諾,綠色奧運由理念變成現實。為確保奧運會期間空氣質量,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山東等6省區市在揚塵、機動車、工業和燃煤污染方面聯合采取治理和控制措施,一批高能耗、重污染的化工、土焦、小鋼鐵等企業被關停。
十、全國污染減排繼續保持雙下降趨勢
9月10日,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在全國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會議上披露,2008年上半年,全國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實現雙下降。
其中化工行業通過強力推進
清潔生產審核、關停小化工、污染排放總量控制、掛牌督辦、考核問責等措施,污染減排成效顯著。
信息來源:中化新網
中國電石工業協會 版權所有 京ICP備19004746號-1
電子郵箱:ccia00@126.com 電 話:(010)84885707 ,84885830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亞運村安慧里 4 區 16 號樓5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