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價上漲 高電耗產業或面臨調整
“電價的上漲,可能會促進行業調整,但是也會讓一些行業雪上加霜。”11月23日,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產業發展部主任孫偉善表示。
他認為,非居民用電價格上漲會對石化行業形成較大壓力,如果按全國平均提價的2.8分/千瓦時(度)計算,一些靠“吃電”生存的電石企業,可能會有半數因電價上漲減產或者“停車”。
以2.8分/度的漲幅為標準,孫偉善為石化行業算了一筆成本賬:電石,單位耗電量約3400度/噸,成本約提高100元/噸;燒堿,單位耗電量約1500—1600度/噸,成本約提高45元/噸;黃磷,單位耗電量約13500度/噸,成本約提高400元/噸;化肥,單位耗電量1000度/噸,成本約提高28元/噸。
“電石行業將可能全行業虧損。”他說,因為國內市場上下游產品價格基本漲不上去,電石行業是絕對的微利行業,利潤額低于50元/噸,在煤炭價格已經有所提高的基礎上,部分企業本身已經虧損,電價上調,對該行業的打擊勢必很大。
“除非企業有其他配套產業,否則接下來將會面臨問題。”孫偉善說,而實際上,只有不到一半的電石企業發展了配套產業。“也就是說,有一半的企業可能會面臨減產或者‘停車’。”
同樣被認為將受到電價上提影響較大的行業是電解鋁行業。
“如果按每度電上漲2.8分錢計算,電解鋁的用電成本將要提高400元/噸。”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鋁部副主任郎大展、中信建投有色金屬行業證券分析師張芳11月23日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都這樣估計。以今年全行業1200萬噸的產量計算,電解鋁行業成本將要增加48億元。
郎大展還補充道,電價上漲同時也可能影響電解鋁的其他生產原料和輔料成本,事實上電解鋁承擔的成本可能還要大于400元/噸。
電價調整“鼓勵先進”
在國家發改委11月18日的通知中,中小化肥、采用離子膜法工藝的氯堿、核工業鈾擴散廠和堆化工廠生產用電,以及農業排灌、抗災救災等的用電,在相應分類電價中價格均有優惠,優惠幅度通常在1—2分錢左右。
“化肥通常享受電價優惠。”孫偉善對本報記者說,其目的是為了保障農業生產用肥。此次調價亦不例外,各省、市和地區一般都在相應分類電價基礎上優惠2分錢。
采用離子膜法工藝的氯堿生產用電,山東等地優惠1.42分,湖北、湖南等地優惠1.9分,北京等地優惠1.98分,重慶等地優惠2分,內蒙古則是年生產規模在3萬噸及以上的氯堿企業生產用電優惠2.4分。
據孫偉善介紹,氯堿產業中,采用離子膜法工藝,要比隔膜法工藝的電耗及綜合能耗低40%左右。
此外,國家2007年底已執行《各省(區、市)取消電解鋁等高耗能企業優惠電價實施方案》,但此次在部分地區對電解鋁行業電價有不同程度的優惠。例如,在北京,年產能10萬噸以上的電解鋁生產用電優惠1.98分。
早在今年3月,15家電解鋁企業被工信部、發改委、電監會、國家能源局等部門確定為直購電試點企業,撫順鋁廠試點10月已正式獲批。這意味著在今后的電價調整時,它們也還有不同的協調空間。“直購電企業應該能抵抗電價上漲的壓力。”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部長馮飛對本報記者表示。
在石化行業,作為早期直購電試點的吉林炭素公司,其裝備部設備管理處處長彭懷彰11月23日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根據目前國家發改委的文件,公司的電價要提高2.884分/度,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但應該不會提高這么多,因為我們是直購電,應該有很多標準對我們不適用。”他說,省里已經制定了具體方案,但截至11月23日,還沒有下達到他們手中。
彭懷彰介紹,吉林炭素每年耗電5億度,如果電價提高2.8分/度,每年將增加成本一千三四百萬元。“我們所能承受的上調范圍是1分錢以內還要爭取。”
11月24日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馮飛等人均表示,電價優惠傾斜主要在于“鼓勵先進”,主要傾向于支持行業內規模化程度高、生產工藝先進、能效機制較好的企業。
不過,就直購電試點而言,馮飛認為,應該讓用電側、供電側“最好”的企業參與,但目前還沒有達到這種效果。
成本價或“結構性傳導”
“用電大戶”電價成本上漲,是否將推動其銷售價及下游產業價格上調?
郎大展與張芳對電解鋁市場需求的估計不同,得出的結論也不一樣。前者認為,電價上漲帶來的成本上漲,不一定能支撐電解鋁銷售價格上漲;后者則認為,包括電解鋁在內的整個有色行業板塊今年來市場行情較好,因此必然帶動電解鋁漲價,推導下一年PPI、CPI的上漲。
“這涉及到一個傳導機制的問題。”馮飛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如果是產能過剩的行業,其成本價與銷售價之間,“應該是一個結構性傳導”,也就是說,不會是100%的傳導。
比如,在電解鋁行業,有的企業單位(每噸產品)耗電量為14000多度,有的單位耗電量只有12500度。在電價上漲時,前一類企業就很難將電力成本100%地轉嫁到下游產業,而后一類企業則具有相對優勢,使電價上漲增加的成本轉給下游產業。
因此,“價格的結構性傳導,會導致產業的結構性調整。”馮飛對本報記者說,電解鋁行業必然面臨內部的結構調整,高電耗的企業將因此被淘汰,低電耗企業將保留下來。
他認為,電價上浮,雖然會增加企業的運行成本,但同時會促進節能技術的采用和節能減排長效機制的形成,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但就石化行業而言,孫偉善認為,電價上調雖然能對產業結構調整起到部分積極作用,考慮到中國現實的能源狀況,三五年乃至一二十年之內,高能耗產業還將繼續存在。
比如,在氯堿行業,雖然離子膜法工藝遠比隔膜法先進,國家也鼓勵采用,但不能全行業推廣。“需要考慮到技術安全和經濟安全的問題。”孫偉善說,“目前我們國內基本還造不了大塊離子膜,全部都要從國外引進,不是從美國進口,就是從日本進口。”
再比如,電石行業GDP總值非常有限,但用電量卻占到整個工業用電的2%左右,但目前不可或缺。因為,在國外,PVC(一種合成材料)主要采用乙烯法,也就是以原油為原料,但中國原油資源有限,目前80%的PVC是采用電石法。
“化肥行業,大化肥主要以天然氣為原料,中小化肥要以煤為原料,中小化肥比大化肥耗電量大,國內80%是中小化肥。但是沒辦法。現在南方不是還出現氣荒么?沒有那么多的天然氣。”孫偉善說。
文章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中國電石工業協會 版權所有 京ICP備19004746號-1
電子郵箱:ccia00@126.com 電 話:(010)84885707 ,84885830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亞運村安慧里 4 區 16 號樓5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