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政策法規 > 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推進工業循環經濟發展的意見

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推進工業循環經濟發展的意見

日期:2009-6-11 8:53:14

浙江省人民政府發布關于進一步推進

工業循環經濟發展的意見

 

編者按:為貫徹落實《循環經濟促進法》,進一步加快浙江省工業循環經濟發展,促進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工作,推進全省工業轉型升級,2009年5月,浙江省人民政府發布了《關于進一步推進工業循環經濟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強調了浙江省進一步推進工業循環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提出了全省發展工業循環經濟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規劃了進一步發展工業循環經濟的工作重點,制定了發展工業循環經濟的保障措施。浙江省作為全國第二批循環經濟示范試點省之一,在發展循環經濟的很多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實踐。

現將浙江省《意見》全文登載,供參考。

 

 

 

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推進工業循環經濟發展的意見

浙政辦發〔2009〕 61號

 

   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深入實施《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行動計劃》(浙政發〔2008〕52號)以及《浙江省節能降耗實施方案(2009年)》(浙政辦發〔2009〕30號),進一步加快我省工業循環經濟發展,促進資源循環利用,推進全省工業轉型升級,經省政府同意,特提出以下意見。

  一、進一步推進工業循環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十一五”規劃實施以來,我省在加快工業循環經濟發展,推動資源節約、綜合利用和清潔生產方面取得了積極的成效,萬元生產總值能耗逐年降低,資源綜合利用效率不斷提高,全社會節約資源能源的氛圍逐步形成。但是,由于我省正處于工業化發展的加速期,要素支撐和環境承載能力的約束依然很大,傳統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增長方式尚未根本轉變,進一步推進工業循環經濟的發展任重道遠。

  我省是資源小省,主要消耗在工業領域。全省工業用能占全社會用能的78%,原材料消耗的90%、一次性能源消耗的90%、電力消耗的80%、社會主要污染物和廢棄物排放的70—80%左右在工業領域。進一步加快工業循環經濟發展,才能從根本上破解要素瓶頸制約和環境承載壓力。建立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為基本特征的工業循環經濟發展模式,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本質要求,對于提升我省產業整體競爭力,促進工業經濟轉型升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發展工業循環經濟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

  (一)指導思想。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實施“創業富民、創新強省”總戰略,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以優化資源利用方式和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為核心,以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為動力,以節能減排為重要目標,加快發展工業循環經濟,推進工業經濟轉型升級,促進我省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二)基本原則。堅持節約發展,努力減少資源消耗和廢棄物排放,提高資源使用效率,實現資源的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形成資源節約與循環型的工業經濟體系;堅持清潔發展,以優化能源結構和改善環境質量為目標,積極尋找清潔替代能源,進一步推進清潔生產技術的應用推廣,實現生態保護與環境友好;堅持企業為主體,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和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調動公眾參與的積極性,形成政府主導,市場配置,企業主體和公眾參與的良性發展模式;堅持創新推動,通過科技創新突破制約循環經濟發展的技術瓶頸,通過深化改革形成有利于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體制條件和政策環境,實現科技創新與制度創新的并舉推動。

  (三)主要目標。通過三年努力(2009—2012年),全省工業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廢棄物最終處置量明顯減少,形成一批資源生產率高、廢棄物排放率低的清潔生產企業;區域生態化改造成效明顯,創建一批循環經濟型工業園區;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比重增加,基本建成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和危險物處置體系;建立比較完善的工業循環經濟產業體系、政策支持體系、技術創新體系和激勵約束機制,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經濟取得實質性進展。到2012年,全省萬元工業增加值綜合能耗下降到1.07噸標準煤(等價值);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提高到94%;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到72%;水泥散裝率達到72%以上;新型墻體材料占墻體材料總產量的75%以上;廢棄物排放量明顯削減。

  三、進一步發展工業循環經濟的工作重點

  (一)著力抓好五個環節。

  1. 資源開發環節,大力推進資源綜合開發利用。支持共生、伴生和低品位礦產資源的綜合開發和利用,提高礦產資源的開采和綜合回收率。重點提高我省開采利用量大的石灰石、螢石、高嶺土、膨潤土、石英沙等非金屬礦回收分選回用和尾礦、采礦碎屑的綜合利用。

  2. 資源消耗環節,大力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加強重點行業的能源、原材料、水等資源消耗管理,推廣運用先進技術和工藝,努力降低單位產品能耗、物耗和廢物排放,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提高資源產出效益。在水泥、鋼鐵、有色等高耗能行業,鼓勵利用余熱、余壓、余能生產電力和熱力,實現能量的梯級利用。在電力、紡織、造紙等高耗水行業,鼓勵水資源梯級利用。在石化、化工等行業,鼓勵回收余氣、尾氣及殘液中的化工產品。在機械行業,鼓勵提高原材料利用效率和環保節能、循環利用設備制造水平。在包裝行業大力壓縮無實用性材料消耗。在交通行業,提倡使用節油、低排放汽車,示范電動汽車等零排放交通工具。在建筑行業,鼓勵在設計、建設、施工的建筑物及構筑物中使用環保節能建材,提倡充分利用太陽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

  3. 廢棄物產生環節,大力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強化環境治理的生產全過程預防和控制,從源頭減少廢棄物的最終處置量。重點支持冶金、石化、建材、電力、造紙、印染、皮革等廢棄物產生量大的行業的資源循環化利用;提高廢渣、廢水、廢氣的綜合利用率,尤其是推進粉煤灰等大宗廢棄物的綜合利用。推動不同行業通過產業鏈的延伸與耦合,實現廢棄物的循環利用。

  4. 資源再生利用環節,大力提高廢舊資源循環利用程度。引導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向規模化發展,進一步構建廢舊資源綜合利用產業鏈。重點支持廢鋼鐵和廢有色金屬、廢塑料、廢紙、廢舊家電及電子產品、廢舊機電產品、廢舊輪胎、廢棄木制品、廢棄油品等的循環利用產業化。實施綠色再制造和回收利用工程,完善再生資源的回收、加工、利用的循環體系。

  5. 社會消費環節,大力倡導有利于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消費方式。樹立可持續的消費觀,積極引導綠色消費,形成有利于工業循環經濟發展的社會需求基礎。鼓勵使用再生產品、綠色產品、能效標識產品、節能節水認證產品和環境標志產品,盡量減少一次性用品使用。推廣綠色包裝,抵制過度包裝等浪費資源的行為。

  (二)突出開展四大重點行動。

  1. 推進資源消耗減量化。將資源消耗減量化作為當前發展工業循環經濟的首要任務。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為目標,重點推動節能、節水和節材。節能方面,積極實施國家十大重點節能工程,主要抓好鋼鐵、電力、化工、建材等重點耗能行業的節能降耗,實施好年耗能5000噸標準煤以上重點企業的節能項目;加大節能技術改造力度,持續開展“十百千”工程,抓好重點領域、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的節能新技術推廣;加快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和利用。節水方面,對重點用水企業實施定額管理,推動高耗水、高廢水排放企業節約用水,推廣工業用水重復利用、中水回用和“零排放”等節水技術與產品,建設節水型企業。節材方面,推行綠色制造,加強企業的原材料消耗管理,提高原材料的使用效率和使用壽命;加大散裝水泥推廣力度。

  2. 推進資源利用循環化。鼓勵發展資源綜合利用企業,提高“三廢”利用水平。支持發展再生資源回收企業,重點加強對廢金屬、廢紙、廢塑料、廢玻璃、餐廚廢料、生活垃圾等再生資源的回收利用;重點建設一批區域性的廢舊物資再生產基地,探索建立廢舊家電、廢舊輪胎、廢鉛酸蓄電池等回收利用體系;堅決防治資源循環利用產生“二次污染”。推進再生資源企業改造,引導在現有基礎上延伸產業鏈;探索新型企業運作模式,形成集技術研發、原料采購、加工制造、品牌營銷、資本運營為一體的產業鏈;加快培育龍頭企業,發揮龍頭企業在推進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建設中的帶頭作用,有效整合各類社會資源,推進產業重組,做大做強再生資源企業,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

  3. 推進企業生產清潔化。深入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大力降低工業生產過程中的資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產生量,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引導企業使用清潔的能源和原材料,推行工藝之間的物料能量循環,從源頭上減少資源能源投入。運用清潔高效的生產工藝,將物料和能源高效地轉化為產品,并循環回收和利用生產過程中的廢物和能源,實現少排放甚至“零排放”。逐步在工業企業中推進產品生態設計,努力提供更多的清潔產品,包括綠色材料制品、可拆解循環產品、環境無害型產品、節能節水型產品、功能替代型產品等。貫徹執行重點行業清潔生產標準和評價指標體系。推行清潔生產審核和綠色企業評審,培育清潔生產示范企業和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的綠色企業。對排放污染物超標、超總量,使用和排放有毒有害物質的企業,進行強制性的清潔生產審核。

  4. 推進區域工業生態化。根據資源條件和區域特點,用循環經濟理念指導工業發展和生產力布局調整。按照資源循環利用、規模經濟效益、專業化分工的原則,圍繞核心資源發展相關產業,構建循環經濟產業鏈,形成各具特色、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生態工業網絡,實現資源共享和副產品互換的產業共生耦合。抓好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建設,推動企業集中布局、產業集聚發展、污染集中處理和廢棄物循環利用。以工業生態化改造為目標,加強區域基礎設施建設,構筑區域技術和服務平臺,努力降低資源消耗和廢物排放。

  (三)重點培育三大主要產業和建設兩大示范工程。

  1. 培育三大主要產業。再生資源產業,主要包括再生資源的回收利用與再制造(含零部件的再制造和材料的循環利用)。在發展各種廢棄物回收利用的基礎上,重點推動廢家電拆解、廢舊汽車拆解、污泥處理、生活垃圾、生物柴油等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產業化。再生能源產業,大力開發利用太陽能、風能和生物質能,加快再生能源技術的市場應用和產業化進程,鼓勵發展光伏發電、風電、垃圾發電、污泥發電和生物柴油等,將再生能源產業作為高技術產業的重點支持發展領域。資源再生利用技術及裝備業,重點培育具有自主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骨干企業,加強再生利用技術的研發和推廣應用,著力研究開發先進裝備,不斷提高產品質量水平和成套能力,為發展循環經濟提供裝備支持。特別是開發再生資源產業設備,消除再生利用過程中的二次污染,提高無害化利用水平。

  2. 建設兩大示范工程。一是工業循環經濟示范企業,從全省試點企業和試點園區中,以機械、發電(熱電)、醫藥、化工、造紙、印染等行業為重點選擇典型企業,進行工業循環經濟試點。圍繞節能減排,開發新型節能建材,開發利用太陽能等新能源重點項目,實施技術招標。二是再生資源示范基地。進一步扶持再生資源園區建設和園區生態化改造。重點抓好臺州再生資源利用基地、嘉善陶莊廢舊鋼鐵物流中心、慈溪浙江再生塑料產業園區、紹興柯橋經濟開發區、永康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富陽“中國白板紙基地”、乍浦“嘉興港區化工園區”、上虞“杭州灣精細化工園區”,杭州大地廢舊家電拆解、寧波餐廚垃圾回收利用等再生資源示范基地建設。

  四、發展工業循環經濟的保障措施

  (一)注重規劃引導,建立評價指標體系。編制《浙江省工業循環經濟發展規劃》,實施中長期工業循環經濟發展戰略。結合規劃編制,加強對發展工業循環經濟的專題研究,包括對全省再生資源產業現狀和發展對策的調研,對多產業共生耦合、上下游企業物質鏈接的集群化發展戰略研究。各地區、各重點行業緊密聯系各自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工業循環經濟推進計劃。研究建立科學的工業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包括主要產業發展及產出效益指標、資源消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遞減指標要求等。定期對能耗、水耗、“三廢”排放、資源綜合利用等方面的指標執行情況進行考評。

  (二)強化法制保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落實《循環經濟促進法》,依法推進工業循環經濟發展。加緊研究制(修)定《浙江省資源綜合利用條例》、《浙江省節約能源實施條例》、《浙江省廢舊輪胎回收利用條例》、《浙江省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辦法》、《浙江省商品包裝管理辦法》等,形成較完善的促進工業循環經濟發展的地方性法規體系,把發展工業循環經濟納入法制化軌道。綜合運用各種政策手段,調節和影響企業行為,形成有效促進工業循環經濟發展的激勵和約束機制。整合專項資金,扶持工業循環經濟發展。對“4121示范試點”單位和企業給予重點支持。省級財政每年對重大項目給予適當資金補助、貸款貼息支持,對通過清潔生產審核的企業給予一定的技改資金支持,引導民間資本投入工業循環經濟重點項目。落實資源綜合利用稅收優惠政策,研究并落實促進工業循環經濟發展的價格和收費政策。

  (三)抓好重點工程,發揮示范試點作用。深入抓好工業循環經濟“4121示范工程”,推進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工業園區(塊狀經濟)和部分城市的試點示范工作。通過試點,樹立先進典型,更好地制定和實施工業循環經濟規劃和區域、行業的推進計劃,帶動全省工業循環經濟向縱深發展。重點總結推廣以產業為依托,實行“三廢”集中治理和資源循環使用的經驗;推廣以工業園區(塊狀經濟)為依托,培育打造資源循環利用產業鏈的經驗;以企業為依托,推進清潔生產,減少廢棄物排放的經驗。盡快建立防治資源回收利用“二次污染”的標準體系和相關政策。

  (四)依靠科技進步,突破技術瓶頸制約。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為工業循環經濟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選擇一批單位,設立工業循環經濟技術研究基地,發揮工業循環經濟的科技研究開發、技術推廣和服務作用。大力開發和推廣清潔生產技術、資源節約和替代技術、資源綜合利用技術、環境污染治理技術、以及降低再利用成本技術等,支撐工業循環經濟發展。鼓勵和引導企業加快工業循環經濟技術改造的步伐,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重視發揮人才作用,完善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用人機制。組織實施一批工業循環經濟的技術研究開發項目。支持建立工業循環經濟信息系統和技術咨詢服務體系,有效發揮中介服務機構、行業協會、社會團體在發展工業循環經濟中的技術指導和服務作用。

  (五)切實加強領導,完善工作推進機制。發展工業循環經濟,是一項跨地區、跨部門、跨行業的系統工程,必須切實加強領導,協調行動。由省經信委牽頭,會同省發改委、省環保廳、省科技廳等有關部門,做好組織協調和推動工作,為發展工業循環經濟提供組織保障。實行定期工作研究制度,及時協調解決工業循環經濟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完善工業循環經濟發展目標考核體系,明確各市和省直屬有關部門以及重點企業的工作職責,將全省促進工業循環經濟的目標任務落實到基層。

 

     

                                 二○○九年五月十三日

 

 

轉載: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網站

中國電石工業協會  版權所有    京ICP備19004746號-1

電子郵箱:ccia00@126.com 電 話:(010)84885707 ,84885830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亞運村安慧里 4 區 16 號樓501室

日本道二区在线视频观看,久久精品免费精品视频,久久精品观看2020,九九热久久这里精品16
日本老熟女久久久久久久久 | 欧美激情精品久久久久久多 | 亚洲综合天堂婷婷六月丁香 | 在线观看免费人成片 | 亚洲精品精品在线 | 欧美大片一级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