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三維:節能減排提升企業競爭力
隨著“保八”戰役的全面打響,企業如何處理“保增長”與“節能減排”的關系成為各界人士熱議的焦點。“對企業來講,節能減排既具有經濟效益,也具有社會效益,是構成企業綜合競爭力的重要環節,需要堅持不懈地推進下去。”國內大型一類高科技化工企業——山西三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盧輝生對此命題這樣判斷。
節能減排持久戰
“依靠技術進步,發展循環經濟,推廣清潔生產,優化能源結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這是三維集團一直以來節能減排的總體思路。他們把節能減排置于提升企業自身競爭力的高度,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實現社會效益的最大化。
眾所周知,原煤、焦炭、煤氣、電力、水資源構成了化工企業的主要能耗,以二氧化硫為主的煙氣、生產廢水和工業廢渣等則是其產生的主要污染物。對此,三維集團開出了“開發應用節能技術、改造傳統設備工藝、創新能源計量、發展循環經濟”幾大藥方,不斷加大企業在節能減排上的投入。
水資源消耗巨大及水污染問題是化工行業的硬傷,對于水資源緊缺的山西,這一問題尤為突出。記者了解到,自2006年以來,該集團累計投入四千余萬元進行水處理濃水系統節水改造、有機分廠TQ-303氣相熱能利用及生產廢熱水與生活采暖換熱節能改造等節能技改項目。針對有機生產廢水,三維集團先后投入了近四千萬元用于對生化車間廢水處理系統、鍋爐沖渣水循環系統進行改造,并新建電石渣壓濾裝置,每年可減排COD237噸,減排廢水158萬噸,電石渣沉清水也能夠達標排放。
而投資1億多元的煤氣混燃鍋爐改造、煤氣管道鋪設及脫硫除塵系統使該公司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硫1300余噸。工藝設備的改進不僅有效節約了各類能源消耗,而且也降低了生產成本,2007年該集團經濟效益達到了有史以來的最高值,企業與社會實現雙贏。
在三維集團,每天的能源消費都有一本賬,并有專職的能源計量統計人員和先進的能耗計量設備進行統計、分析,參照節能目標查找問題,采取措施。公司內部每月對各種產品的綜合能耗進行目標考核,結果直接與相關負責人當月工資掛鉤。“強有力的措施,使主要產品的能耗不斷下降。2008年,公司PVA產品綜合能耗在同行業中排名第二;對直流水的月度考核使每月節水5萬噸以上;蒸汽冷凝水的回收率從原來不足14%已上升到目前的71.3%。”三維集團能源計量處處長殷新保告訴記者。
此外,延伸產業鏈發展循環經濟,也是三維集團實現節能降耗的重要發展思路。多年的節能減排攻堅使三維集團成功進軍中國化工企業500強、中國企業集團競爭力500強,也使其在促進企業發展與節能減排中,找到了平衡點。
金融危機下循序漸進
國家發改委環資司副巡視員謝極曾在中國節能的挑戰與機遇高層論壇上表示,金融危機可能使企業減少對節能減排的資金投入。盡管節能減排已經內化為三維集團的企業傳統,但不期而遇的金融危機使三維集團遇到了同樣的抉擇。
早在2007年的初冬,由于受美國經濟發展速度放緩的影響,國內一些紡織服裝、建材陶瓷、鞋材等外向型企業出現了產品積壓、銷量下降、出口減少、開工不足等經濟效益下滑的跡象。而這些企業大多是聚氨酯、氨綸產品最直接、最大的用戶。由于其效益下滑,需求不旺,直接波及到了相關行業,如PVA和BDO系列產品的生產廠家。三維集團和同行企業一樣,最直接、最早感受到了這些變化。這時,原材料價格飛漲,產品價格下滑,銷售不暢,經營困難的跡象開始顯現。“從2008年9月份開始,集團的經營受到了更大沖擊,產品大量積壓,價格一路跳水。而今年一季度的虧損達到7800萬元。”盧輝生告訴記者。
“但再困難也要重視節能減排,環保、節能不過關會對企業、社會今后的發展產生反作用。日積月累,節能減排的負擔更重、投資壓力更大。所以需要循序漸進、
堅持不懈地往前走。”盧輝生說。在三維集團2009年新建、在建項目及技術改造資金需求計劃中,記者看到廢水深度處理與回用工程、熱力分廠15#鍋爐濕法脫硫項目、新建渣場項目等環保設施投入高達2746萬元。而不少致力于節能減排的各項技改工作已在進行中。“正在進行的‘節煤劑’試驗目前很順利,完全成功后可節煤6%以上,同時減少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粉塵的排放。水處理循環冷卻系統風機已經改造了兩臺,每小時可節電60度。”殷新保告訴記者。
對于如何最大限度地避免金融危機對節能減排工作的影響,盧輝生稱,抓住當前寬松貨幣政策和國家擴大投資的機遇,積極爭取新項目,尤其是節能減排項目是重要路徑。目前,三維集團著眼于減少水資源消耗的二級生化廢水深度處理和旁濾水回用改造項目已經爭取到了山西省煤炭可持續發展基金1000萬元的資金支持。
事實上,三維集團也有仍然頭痛的難題。“作為國有大型企業,三維集團的環境容量卻比一些當地高耗能、高污染的中小企業還要小,而且多年來沒有隨著集團生產規模的擴大、產值的增加做出相應的調整,制約了企業發展。”三維集團環保處處長楊文華說。但盧輝生表示:“三維集團現在受所處環境限制及先天不足等多種因素影響,節能減排工作今后還需要下大力氣進一步改造、提升,這需要一個過程。但我們一定會朝著綠色三維、科技三維、環保三維不斷前進。”
文章來源:中化新網
中國電石工業協會 版權所有 京ICP備19004746號-1
電子郵箱:ccia00@126.com 電 話:(010)84885707 ,84885830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亞運村安慧里 4 區 16 號樓5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