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安全環保 > 節能減排:調結構的重要抓手

節能減排:調結構的重要抓手

日期:2010-1-13 9:08:31
節能減排:調結構的重要抓手
 
2010年中國經濟發展的走向是什么?新興產業能否成為2010年的投資主題?首次全國環境信息化工作的召開,有什么意義?各地如何積極打造環保與經濟“雙贏”?這些問題成為近一周各家媒體環境報道的側重點。
  以新機制促進調結構
  2010年,中國如何才能鞏固經濟企穩回升,實現節能減排?眾多媒體在新年特稿中為讀者多角度解構經濟、展望未來,紛紛指出,作為十一五規劃實施的最后一年,2010年將會是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關鍵時刻。
  人民日報說,把節能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作為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對高耗能、高排放行業實行更加嚴格的環保制度,迫使落后產能大部或全部退出。
  如何在生產和增長方式上進行結構調整?經濟日報說,根據我國目前經濟的實際發展階段、資源和環境約束條件、社會進步程度,特別是結合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未來一個時期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將呈現一種新的趨勢,那就是以高新技術產業為驅動力,以現代服務業和現代制造業為發展的兩個車輪,帶動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還應完善有利于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法律和政策,以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環境保護目標的實現,通過制定嚴格的產業投資環境標準推動產業結構的優化,從而在環境保護和產業結構優化兩個目標之間實現良性互動和協調發展,逐步形成可持續發展體制機制。
  中華工商時報說,我們不僅要關注GDP的增速,更要關心GDP的構成和質量。文章認為,中央政府此次提出“促轉變、調結構”的內涵極其豐富,促進傳統產業的去產能化,推動更具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的發展成為2010年政策的著力點。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產業、新醫藥、生物育種、節能環保、電動汽車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刺激方案將成為今年的“開場戲”。
  新華每日電訊在世界經濟熱點展望時說,2010年,以綠色經濟、低碳經濟和環保技術等為代表的戰略新興產業的發展將越發受到關注。特別是在應對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節能和環保技術將呈現巨大商機。
  中國化工報報道說,“促轉變”成為2010年行業經濟工作的主線。據報道,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趙俊貴說,2010年石化協會將緊緊圍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一中心,重點抓好穩定經濟運行、調整產業結構、推進技術創新、促進節能減排4個方面的工作。
  新的一年不僅要加大經濟結構調整力度,還要進一步拉動內需。經濟日報刊登了專家學者的觀點。中央財經大學校長王廣謙認為完成中央提出的2010年經濟工作各項任務,既要擴大居民消費需求,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又要適應群眾生活多樣性、個性化的需求,引導消費結構升級;既要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又要堅決管住產能過剩行業新上項目,推進節能減排工作。
  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分析結構調整要從生產、需求、增長方式三方面入手,而擴大內需則是調整結構的重中之重……調結構力度加大則將有效驅動內需增長。以電信行業為例,基于3G的優勢,電子信息業的運用優勢凸顯:一是拓寬了移動通信的應用領域;二是豐富了行業的服務內容;三則是提高了行業的工作效率。尤其在近期熱門的“低碳經濟”上,信息化應用大有可為,將有利于“推進節能減排,抑制過剩產能”。
  布局新興戰略性產業
  新興產業作為經濟結構調整的一部分,備受關注。歲末年終至新年伊始,七部委相繼召開的年終工作會議,各省區市也紛紛召開經濟工作會議和有關的部門會議,紛紛傳出支持新興產業發展的強音。對此,中國經濟導報說,從這些會議中,有心人可以捕捉到這樣的信息:戰略性新興產業都被擺在了格外重要的位置。上海證券報認為,七部委的強力支持,新興產業必將成為2010年的投資主題。
  華夏時報推出了題為“高層圈定新興戰略投資版圖”報道。據報道,全國上下部署發展新興戰略性產業如火如荼。
  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說,歷史經驗證明,要想真正擺脫經濟危機的影響,發展以新技術為主導的新經濟增長模式是必然的選擇。
  各地在新興產業的發展上如火如荼。福建日報發表評論員文章說,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要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該報還說,全省首座大規模光伏電站項目近日將全面在連城開工建設。
  合肥日報說,加速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和產品應用,將是當前和今后很長一個時期,繼續做好工業化、城市化的兩篇大文章。節能環保產品既是我們在工業化過程中著力發展的重點領域之一,也是我們在城市建設中推廣應用的重點產品。
  新華日報說,新興產業崛起,助江蘇創新型經濟駛上發展快車道。江蘇將重點加強對傳感網、智能電網、納米材料、新能源汽車等新的產業技術創新部署,搶占未來全球競爭制高點。
  人民日報說,世界上第一個±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云南至廣東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成功投產,每年約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760萬噸。
  第一財經日報認為,再生能源成國家未來的發展重點,太陽能產業亦一片向好,當中以非晶硅薄膜光伏組件的生產設備最具優勢。
  實施信息強環保戰略
  1月5日第一次全國環境信息化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引發眾媒體踴躍報道。中國政府網報道說,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總結環境信息化建設經驗,分析環境信息化建設面臨的新問題,研究部署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環境信息化建設工作,進一步提高環境信息化服務水平,為探索中國環保新道路提供重要支撐。
  中工網認為,這次會議是30多年來我國環保歷史上的第一次,也是環境信息化發展進程中的第一次,具有繼往開來、承前啟后的重大意義。
  中國證券報在報道環境信息化建設的總體目標時說,環境信息化工作對經濟結構調整有重要的推進作用,推進環境信息化建設對加強環保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此外,新華網、鳳凰網、中廣網、國際在線、金羊網、網易、中國網等都進行了相關的報道。
  好環境促進經濟發展
  經濟要發展,環境要保護。如何打造環保與經濟雙贏?本周媒體推出了一些典型報道。中新網說,山西忻州市念好“水、氣、河、山、路”五字經,抓住了全市生態建設的突出問題,促進了區域環境質量的全面改善,為創建省級環保模范城市,改善城鄉人民群眾的宜居環境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發展縣域經濟、改變農村落后面貌是否不可避免要付出犧牲環境的代價?新華網說,浙江省安吉縣的實踐證明:堅持“生態立縣”發展模式,能夠走出一條山青水碧、民富縣強并行不悖的科學發展道路。
  青海日報說,青海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突破性進展,三江源生態保護和建設工程實施以來,地區經濟和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生態環境實現良性循環。
  新華社說,寧夏將大力發展七大主導沙產業,變沙害為沙利。
  遼沈晚報說,沈陽市渾南新區發展印證了良好的環境能促進經濟發展。
  人民日報推出題為“淅川:守護南水北調之源”的報道說,淅川縣對丹江口水庫周邊的污染企業重拳出擊,一方面忍痛割愛關閉造紙產業,另一方面,發展生態農業建成全國最大辣椒基地,實施五大工程實現林業跨越式發展。真正實現了環保與經濟雙贏。
  此外,本周媒體還在其他方面進行了報道。云南網說滇池濕地建設取得突破,建成湖濱帶4.7萬畝。湖南日報說,郴州市蘇仙區乘著先行先試的東風,形成了速度與質量并肩、發展與環保同步、城市與農村齊飛的良好格局。
 
 
來源:中國環境報
 

中國電石工業協會  版權所有    京ICP備19004746號-1

電子郵箱:ccia00@126.com 電 話:(010)84885707 ,84885830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亞運村安慧里 4 區 16 號樓501室

日本道二区在线视频观看,久久精品免费精品视频,久久精品观看2020,九九热久久这里精品16
正在播放国产对白孕妇作爱 | 中文字幕在线一级 | 污网站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资源站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第二页 | 亚洲欧美综合在线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