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局之年化工“淘汰落后”不理想
中國電石網訊: 轉變增長方式,堅持總量控制,嚴格新上項目,淘汰落后產能,這是很多產能嚴重過剩的化工子行業“十一五”末喊得最響的口號,也是“十二五”提得最多的任務。目前,“十二五”開局之年已近尾聲,但記者在采訪中遺憾地發現,轉方式的開局并不盡如人意。
少數基本沒有增量
找來找去,記者只找到了少數幾個產能未增的子行業。
電石是化工行業為數不多的列入國家層面“十二五”淘汰落后產能范疇的產品,由此電石行業也成為化工行業調轉工作做得比較好的一個行業。
中國石化聯合會副秘書長、中國電石工業協會秘書長孫偉善告訴記者,今年電石行業產業結構調整進展比較順利。今年工信部確定了137.5萬噸電石落后產能的淘汰目標,比2010年淘汰任務翻了一番。為配合這一目標的完成,中國電石工業協會今年內多次召開會議,提出的一項重要措施是,將內燃式電石爐淘汰范圍從原來執行的單爐容量1.25萬千伏安以下提高到2萬千伏安以下。即到2015年全部淘汰2萬千伏安以下的內燃式電石爐,此舉將新增淘汰落后產能1300萬噸,占現有國內電石總產能的一半。“目前淘汰企業名單已向社會公布,具體淘汰任務已落實到各地、各企業。各地政府再對淘汰完成情況進行核查,對淘汰產能的退出補償、員工安置都出臺了相應政策,預計今年137.5萬噸的電石落后產能淘汰任務能如期完成。”孫偉善說。
孫偉善還告訴記者,目前全國建成、在建、擬建的環保密閉爐超過300臺,預計到2013年全國密閉電石爐產能將達2000多萬噸,電石先進產能的比重由40%提高到60%以上。
染料行業今年增量擴產也比較少。“今年染料行業新建項目比較少,大多是向園區搬遷的項目,增量擴產的項目比較少。”中國染料工業協會秘書長田利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原因與宏觀經濟形勢不太景氣有關。染料40%靠出口消化,今年國外市場比較低迷,同時國內下游印染服裝市場也不太好。“更重要的原因是,染料行業在高速發展了20年之后,產量已經是全球老大。企業已經意識到再靠擴產增量、研發上抄襲仿制行不通了。目前企業在科技投入、工藝投入、創品牌、走國際路線、兼并組合等方面做的工作比較多。”
田利明告訴記者,“十二五”期間是我國染料發展比較關鍵的一個時間段。染料企業即使增加產能也是在國外。繼浙江龍盛集團2010年收購世界染料巨頭德司達并在印度建廠之后,今年浙江閏土股份有限公司控股了國際知名染料公司約克夏化工公司,在國內收購了江蘇明盛化工公司70%的股權;上海安諾其紡織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收購了助劑企業浙江華晟化學制品有限公司;江蘇亞邦集團計劃收購常州化工研究所有限公司,雖然最后由于其他企業攪局沒能談成,但也反映了企業轉變發展方式的決心。
中國涂料工業協會氧化鐵系分會主任林治華也表示產能總量沒有擴大:“無機顏料氧化鐵總產能約75萬噸,產量70萬噸。目前產能在進行新老置換,行業內在淘汰落后的設備裝置,上新的自動化裝置,產能總量并沒有擴大。”
多數產能不降反升
記者了解到,大多數行業調轉效果不理想。
“今年硫酸新建項目多得不得了。”中國硫酸工業協會理事長齊焉告訴記者,“協會建議5年內不再建設新的硫酸項目,可是沒有企業聽,都還在建。”
齊焉表示,協會在硫酸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中提出:原則上5年內不再新建硫黃制酸和硫鐵礦制酸裝置。同時淘汰10萬噸以下的硫黃制酸和硫鐵礦制酸裝置。
“但現實情況是小的淘汰不了,大的也仍在上馬。而且都有各自的理由。”齊焉表示,拿硫鐵礦制酸來說,我國鐵資源缺乏,一些小型硫鐵礦企業現在活得很好,地方政府還指著它交稅,怎么會去淘汰?再如硫黃制酸。沿海很多企業現在都在建大型硫黃制酸裝置,主要是為了利用硫酸蒸氣來發電。不讓上也不行,煤炭很缺,而且價格又很貴,還不如買硫黃來發電呢。另外,貴州、湖北等地都在建設大型磷復肥裝置,也都有配套的大型硫酸裝置。
磷復肥也是產能嚴重過剩的一個產品。磷復肥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提出,5年內不再新建和改擴建項目。可實際情況是,磷復肥行業今年又新開工了48個項目。
氮肥工業“十二五”規劃提出要實現尿素退出產能410萬噸的目標,同時尿素新增產能必須建立在產能置換的基礎上。但卓創資訊氮肥分析師韓健告訴記者,今年停產的尿素企業只有河南平頂山飛行化工、青島堿業天柱、山西懷仁中安化工3家。這3家加起來尿素產能共70萬噸,折純氮32萬噸。但今年尿素擴能項目更多。新建成的尿素產能有山東魯西的60萬噸、湖北潛江金華潤的52萬噸、江蘇雙多的40萬噸、山東瑞星的60萬噸、河北金石的30萬噸、新疆宜化的60萬噸、新疆奎屯錦江的70萬噸、內蒙古赤峰的52萬噸、內蒙古云天化金新的80萬噸、內蒙古大唐的30萬噸、內蒙古天潤的52萬噸、山西金象的30萬噸等。今年形成的新產能超過淘汰的產能10倍以上。
氯堿行業“十二五”規劃提出,到“十二五”末燒堿產量控制在2800萬噸,年均增速7%。但近期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9月,燒堿產量達到1861萬噸。中國氯堿工業協會理事長、上海氯堿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軍預計,今年全國燒堿產量可達到2480萬噸,同比增長近18%,超過規劃增長指標11個百分點。協會規劃2015年年底要淘汰440萬噸隔膜法燒堿生產裝置,但2011年上半年只退出了30萬噸,僅占國內隔膜法燒堿總產能的6%。
上述行業擴產增速超規劃,好歹還能有個理由,那就是這些行業今年的市場情況大都不錯。更讓人擔心的是,一些市場不景氣的行業,落后產能居然也壓不動。
甲醇今年的行情仍然很低迷。據卓創資訊甲醇分析師寧魯生提供的數據,今年國內甲醇企業開工率不足60%,但新增甲醇產能達400萬~500萬噸。而且,目前在建、計劃2013年前建成的產能還有上千萬噸,絕大部分新增產能在西北地區。
受房地產被打壓影響,聚氯乙烯今年的情況不容樂觀。但聚氯乙烯1~9月的產量仍達到954萬噸,全年預計可達到1270萬噸,同比增長近13%,超過聚氯乙烯“十二五”發展規劃目標5個百分點。
三大因素拖累調轉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拖累化工行業調轉工作進展的主要有以下3個因素。
一是企業為圈占資源而盲目發展。化工傳統行業主要是資源密集型產業,對處于行業鏈低端的企業來說,有多少資源企業才有多大發展天地。為獲得更多的資源,企業不得不在資源地不斷新建項目。韓健認為,在產能過剩的情況下,西北地區還有這么多上百萬噸的大型甲醇、尿素項目興建,原因就在于西北如寧夏、甘肅、內蒙古、陜西等地是煤炭資源豐富的地區,企業占得這一地區的資源就占得原料、成本等諸多優勢,因此企業紛紛熱衷于進入這一地區圈占資源。
二是一些地方政府根深蒂固的GDP至上理念。齊焉指出,現在一些地方政府對淘汰落后產能不積極,就是因為淘汰了產能就減少了GDP。而除電石等少數產品外,中央政府對地方淘汰落后產能沒有下明確指標,于是淘汰之說就說起來重要,干起來無關緊要。拿硫酸企業來說,今年硫酸市場行情不錯,硫酸企業在地方上是一塊很大的稅收來源。政府指著這些企業交稅,怎么能把它關停了呢?有的地方政府對前來開硫鐵礦、煤礦的企業要求,只要占了我地方一塊礦,就必須在當地建廠進行加工,為的就是要獲得盡可能多的GDP。卓創資訊研究院研究員王麗麗也表示,“現在各地政府都在提倡產業要一體化發展、建產業群,可實際上還是為了當地的GDP。”
三是調轉政策不明確。專家指出,之所以電石行業調轉效果較好,就因為國家政策清晰明確、果斷堅決,淘汰對象落實到每一家企業、每一臺爐子,并向社會公示。而現在對其他行業淘汰落后產能就沒有這么明確、果斷的政策和指標。還有企業提出,現在能制約企業的政策無非環保標準、能耗限額、水耗限額、危險品管理法規,再加上將于明年出臺的行業清潔生產標準。那么可否這樣理解:如果在產能嚴重過剩的行業里,只要新上項目符合國家的這些標準是不是就可以大干快上?
來源:中國化工報
中國電石工業協會 版權所有 京ICP備19004746號-1
電子郵箱:ccia00@126.com 電 話:(010)84885707 ,84885830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亞運村安慧里 4 區 16 號樓5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