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煤化工業浪潮涌動
縱觀我國煤化工歷史,發展熱潮均帶有一定的“被迫”性。長期研究煤炭及煤化工產業的兗礦集團戰略研究院院長??撕楦嬖V記者,上世紀90年代末,中國90%以上的采煤企業都虧損,許多企業只是“賬面盈利”。
兗礦集團是煤炭企業進軍煤化工的典型例子。1998年,兗礦集團嘗試搞煤化工,但這是一個完全陌生的行業。一套煤化工產業裝置,從工程師到操作工人,都必須是全套的人才配備。不得已,兗礦集團兼并了當時已資不抵債的魯南化肥廠,開始了自身的煤化工歷程。這個時期的煤化工產品主要是化肥、甲醇、合成氨等初級產品。
新一輪煤化工熱潮是近幾年的事情,煤炭富存省區地方政府是這輪煤化工熱的推動者。為了提高煤炭附加值,實現煤炭就地加工,內蒙古、陜西、山西、新疆等省區紛紛要求新進入的煤炭開采企業進行煤炭就地轉化,轉化的比例為50%。牛克洪說,如今,全國3000萬噸以上的大型煤炭企業幾乎都涉及煤化工,形成“逢煤必化”的現象。
個別地方受利益驅使,不顧企業技術與人才限制,對水資源及環境的承載能力缺乏現實考量,過度發展煤化工項目,導致國內近年來甲醇等煤化工初期產品的產量過剩。??撕檎J為,深加工環節技術低與市場銷售瓶頸,也是導致煤化工初級產品過剩的重要因素。
煤化工熱存在四大隱憂
隱憂一:水資源與環境容量有限制約煤化工。煤化工是高耗水行業。我國煤炭資源富集區往往是生態環境比較脆弱、水資源比較匱乏的地區,在這些區域規劃布局大量煤化工項目,面臨水資源不足、環境容量有限等制約性因素。山西省社科院的一項專題研究指出,目前我國大型煤炭基地水資源總體短缺,13個大型煤炭基地規劃總需水量每天為296萬立方米,現有供水能力每天為152萬立方米,每天缺水為144萬立方米。除云貴、兩淮基地水資源豐富以外,其余11個基地均缺水。
隱憂二:局部規劃沖動與產能過剩的矛盾。企業和地方上項目熱情較高,而個別煤化工項目如甲醇一直處于過剩狀態。陜西省投資集團副總經理趙軍說,目前國內甲醇產量每年超過3000萬噸,受市場需求不足影響,裝置開工率只有30%,不少項目處于虧損狀態。
隱憂三:技術與投資風險大困擾煤化工。中科院山西煤化所所長王建國告訴記者,當前以示范項目為主的現代煤化工項目一次性投資高,技術裝備復雜,資源占用量大,大多數處于開發研究和試驗驗證、產業化示范階段,不具備大規模建設條件。
隱憂四:煤化工專業技術人才嚴重不足?!懊夯さ难杆倥蛎泿砑夹g人才的短缺問題。過去一些技術崗位一般都儲備三四個人,現在不行了。這幾年我們流失的人才就超過300人。”一位煤化工企業的人士向記者透露。他認為煤化工項目流程較長,協同度要求很高,不是挖幾個人就能完成,從管理層到操作工,要形成一個團隊。
走綠色低碳有序的道路
相關專家建議,“十二五”期間,我國新型煤化工道路應摒棄傳統煤化工能耗高、排放高、附加值低的發展之路,緊緊依靠自主創新技術的應用,探索建立高效率、高價值、低消耗、低排放的現代煤化工路徑。
一要以煤炭的清潔高效利用為前提,規劃布局現代煤化工項目。山西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張復明認為,國際原油價格長期處于高位徘徊狀態,為煤化工發展提供了重要機遇。當務之急是要進一步明確產業定位,走綠色、節能和高效的現代煤化工發展道路。山西潞安集團原董事長任潤厚說,他們發展現代煤化工有三個“非”條件:即非現代化大型裝置不建,非低碳經濟項目不建,非煤化一體化項目不建。
二要制定煤化工發展規劃,充分考慮多重條件,有效規避市場風險、環境風險、技術風險。張復明說,山西部分地區水資源相對充裕,借助內部挖潛和綜合利用,煤化工用水問題可以解決。按照全?。常埃埃叭f噸煤化工產品的規??紤],以每噸產品10噸水的耗水標準測算,煤化工總需水量大約為3億噸,占引黃南干線剩余供水能力的60%左右。山西礦井水利用潛力非常大,按噸煤排水0.7噸的系數測算,以6億噸煤炭產量計,全省每年排放的礦井水高達4.2億噸。
三要建立規?;?、一體化、基地化的現代煤化工產業發展模式。提高產業準入門檻,集中布局深度加工項目,調整產業組織結構,建立開放式循環經濟體系。王建國說,現代煤化工項目投資動輒十幾億、幾十億,投資大、風險也大,一體化、基地化是現代煤化工的必然要求。應將開發自有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放在現代煤化工戰略首位,建議針對現代煤化工技術的關鍵問題和共性問題,集中國內研發優勢聯合攻關。
四要以激勵政策推動產業創新與發展。中國工程院院士倪維斗認為,在煤化工過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已經具有較高的濃度和壓力,都直接排放到大氣中。因此,我國的二氧化碳減排要從煤化工產業做起,國家應予以政策支持。
來源:半月談
中國電石工業協會 版權所有 京ICP備19004746號-1
電子郵箱:ccia00@126.com 電 話:(010)84885707 ,84885830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亞運村安慧里 4 區 16 號樓5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