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助推中小企業轉型升級
信息化是促進中小企業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來,隨著中小企業民營經濟逐漸發展壯大,信息化程度也明顯提高。
日前,用友集團旗下的暢捷通軟件有限公司宣布其服務用戶突破百萬,成為國內首家用戶過百萬的中小企業信息化服務企業。業內人士分析,我國4000多萬家中小企業中,工業和制造業企業不過1000多萬家,保守估計實現財務和進銷存等信息化管理的工業企業已經超過30%。
“中小企業信息化市場規模特別巨大。”用友集團董事長王文京認為,在今后的兩三年中,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新興市場國家的中小型企業信息化市場將迎來井噴時機,“我國有望誕生服務超千萬家的中小企業管理軟件企業”。
信息化對企業的幫助已經深入人心。2010年,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主導、軟件企業參與的中小企業健康成長計劃共舉行管理培訓6000多場,參加培訓的中小企業近30萬家,培訓信息化專業人才和信息化主管超過50萬人次,幫助近13萬家中小企業實施了信息化。
“今年是‘十二五’規劃實施的第一年,中小企業在整個‘十二五’過程中都將處在轉型升級的階段。”工信部中小企業創新服務處巡視員劉怡表示,“十二五”期間,工信部將繼續沿著政企合作的方向,助推中小企業信息化推進工程。“信息化是解決中小企業發展過程中共性難點問題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2006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委聯合發起了中小企業信息化推進工程,掀起了中小企業信息化的小高潮。
“十二五”期間,工信部將通過建設“三大試點平臺”幫助中小企業轉變發展方式,增強創新能力,實現中小企業與信息化服務商合作共贏的推進目標。
在管理升級試點方面,工信部與用友、中國電信、深圳發展銀行等10余家單位通過組建中小企業信息化服務聯盟,探索建立規范、完善的聯合服務模式。目前,信息化輔導站已覆蓋全國,為中小企業開展信息化咨詢指導和技術支持。
在信用融資試點方面,各種為中小企業提供“微貸”的融資模式紛紛涌現。截至2010年,阿里巴巴已通過網絡聯保貸款等模式累計為15933家小企業提供了208億元的信用融資貸款。由中國中小企業協會、中國電子商務協會、中國信息協會聯合發起的“信用之星計劃”,已積累了2000多萬戶企業的信用信息。
在電子商務試點方面,各地積極拓展電子商務培訓,有效緩解了中小企業“人才荒”。江蘇、江西、四川等省份落實專項資金,扶持內外貿企業參加信息化應用培訓,或采取“政府扶持一點、電子商務企業讓利一點、中小企業出一點”的方式,幫助試點企業利用電子商務平臺拓展業務,開拓國內外市場。
工信部總工程師朱宏任表示,今年起,中小企業信息化推進工作將進一步健全和完善聯合工作機制,在研發設計、管理升級、電子商務和電子商務信用融資等方面深入開展試點工作,引導和鼓勵地方組建信息化服務聯盟,促進中小企業與信息化服務商的供需對接,加快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信息化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有效途徑。
來源: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站
中國電石工業協會 版權所有 京ICP備19004746號-1
電子郵箱:ccia00@126.com 電 話:(010)84885707 ,84885830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亞運村安慧里 4 區 16 號樓5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