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低碳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已獲國家發改委批準。陜西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強度、實現資源高效低碳利用為目標,以調整經濟結構、優化能源結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為重點,探索“重化工業低碳轉型、新興產業低碳發展”的新模式,在西部率先走出一條實現能源、經濟和環境協調可持續發展的低碳新路,為全國低碳發展探索經驗。這是11月26日記者從陜西省發改委了解到的信息。
陜西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多種資源儲量列全國前茅,是國家重要的能源接續地和能源輸出大省。作為國家低碳試點省份,該《實施方案》的獲批,無疑將加速推動陜西能源化工低碳轉型。
陜西省發改委應對氣候變化辦公室負責人介紹,《實施方案》提出的目標是:到2015年將初步完成低碳試點任務,單位生產總值能耗比2010年降低16%,單位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降低17%,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0%左右;建成若干低碳示范區,建立較完善的低碳發展政策支撐體系、技術創新體系和激勵約束機制;到2020年,單位生產總值能耗比2015年降低13%,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降低15%,單位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在2005年基礎上降低45%左右,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左右;經濟發展方式明顯轉變,基本形成以低碳排放為特征的產業體系,低碳社會初具雛形。
為此,陜西將實施能源優化、產業培育、節能減碳、林業碳匯、科技創新、試點示范、能力建設、創新低碳發展體制機制八大重點行動,調整能源結構和經濟結構,實施深度轉化,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加快建立低碳產業體系。
比如,陜西將加速能源化工產業低碳化深度轉化,著力開發高端產品和精細產品,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促進能源結構由以一次能源為主向一、二次能源并舉轉變,能源開發由以化石能源為主向化石和非化石能源開發并舉轉變。包括在榆陽、靖邊等天然氣采區建設以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為主的能源項目,逐步降低工業對煤炭的過度依賴;加快煤層氣、石油伴生氣勘探、開發、利用進度。
與此同時,有關方面還要求圍繞低碳發展重點領域和重大課題開展技術攻關,努力在新型儲能技術、煤氣聯合循環發電技術、煤炭高效清潔梯級綜合利用、新一代生物燃料、新能源汽車技術以及碳捕捉封存和轉化利用技術研究等關鍵核心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同時,要加快低碳新技術研發和推廣,在高效清潔燃燒、工業余熱利用、高效機電節能、建筑節能等重點領域開發100項先進技術,推廣應用可再生能源利用、大型密閉電石爐、高固氣比水泥懸浮預熱預分解及余熱發電等適用技術。
“近年來,陜西省工業企業的低碳經濟已經取得了一定成就,這當中石油和化工企業顯然擔綱了主力。”該負責人說。石油化工企業研發推廣了先進的低碳技術,其中混合動力汽車、汽車燃料電池以及甲醇制取低碳烯烴等技術處于國際先進水平。如中國華電榆林天然氣化工公司在天然氣轉化甲醇過程中,自行設計安裝了3套二氧化碳回收裝置,年增加甲醇產量8萬噸,目前已累計轉化二氧化碳3.12億立方米;陜西延長石油集團在靖邊和延安分別建設了大型煤、油、氣為原料的綜合利用項目,實現了煤化工、石油化工和天然氣化工耦合對接,大大提高了資源利用率,減少了二氧化碳排放。
以靖邊煤油氣綜合利用項目年產180萬噸甲醇、150萬噸渣油裂解、60萬噸甲醇制烯烴、60萬噸聚乙烯、60萬噸聚丙烯裝置為例,與同等規模煤化工項目相比,年減排二氧化碳435萬噸。同時,延長石油研發了二氧化碳驅油技術,目前正在實施二氧化碳捕集與綜合利用示范項目,將二氧化碳提純后用于油田驅油。“十二五”期間將建成年產40萬噸二氧化碳捕集裝置,年封存二氧化碳15萬噸以上。
榆林云化綠能有限公司則利用二氧化碳生產碳酸二甲酯,形成較為完整的二氧化碳收集、轉化、加工、儲運產業鏈。“二氧化碳轉化項目一期工程去年4月建成投運后,二期工程正在加緊施工,預計明年一季度完工。建成投產后年利用二氧化碳14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6.9萬噸,其配套的年產5萬噸食品級二氧化碳項目今年10月已先期建成,正在試運行。”該公司綜合辦經理劉曉虎告訴記者。
據了解,在該《實施方案》中,陜西將這些二氧化碳轉化技術作為了重點推廣應用項目。
來源:中國化工信息網
中國電石工業協會 版權所有 京ICP備19004746號-1
電子郵箱:ccia00@126.com 電 話:(010)84885707 ,84885830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亞運村安慧里 4 區 16 號樓5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