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政策法規 > 工業轉型升級規劃解讀之四

工業轉型升級規劃解讀之四

日期:2012-2-22 15:23:05

工業轉型升級規劃解讀之四

準確把握工業轉型升級的內涵與實質

  “十二五”時期是我國工業轉型升級的攻堅時期, 《工業轉型升級規劃(2011-2015年)》(以下簡稱《規劃》)提出,工業轉型升級如能加快推進,就能推動我國經濟社會進入良性發展軌道;如果行動遲緩,不僅資源環境難以承載,而且會錯失面臨的重要戰略機遇期。《規劃》緊緊圍繞科學發展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深刻闡述工業轉型升級的基本內涵,對于社會各界統一思想認識,加快推動工業轉型升級,促進我國由工業大國向工業強國轉變,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加快工業轉型升級是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根本要求

  加快工業轉型升級是堅持中國走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和健全現代產業體系的根本要求。新型工業化道路具有“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等五個鮮明特征。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適應市場需求變化,根據科技進步新趨勢,發揮我國產業在全球經濟中的比較優勢,發展結構優化、技術先進、清潔安全、附加值高、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現代產業體系。

  《規劃》指出,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戰場。必須清醒地看到,當前我國工業發展方式仍較為粗放,主要表現在:自主創新能力不強,關鍵核心技術和裝備主要依賴進口;資源能源消耗高,污染排放強度大,部分“兩高一資”行業產能過剩問題突出;規模經濟行業產業集中度偏低,缺少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和國際知名品牌,中小企業發展活力有待進一步增強;產業集聚和集群發展水平不高,產業空間布局與資源分布不協調;一般加工工業和資源密集型產業比重過大,高端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滯后。這些矛盾和問題已嚴重制約工業持續健康發展,也事關轉變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大局,必須盡快著力加以解決。

  根據黨的十六大、十七大及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規劃》提出,“十二五”工業轉型升級要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按照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本質要求,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改革開放為動力,著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全面優化技術結構、組織結構、布局結構和行業結構,把工業發展建立在創新驅動、集約高效、環境友好、惠及民生、內生增長的基礎上,不斷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為建設工業強國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

  二、工業轉型就是轉變工業發展方式,加快由傳統工業化道路向新型工業化道路轉變

  “十二五”時期推進工業轉型升級,必須充分考慮我國現階段基本國情,準確把握國際產業競爭格局變化趨勢,從以下五個方面推動工業轉型:

  一是向內涵發展轉型。我國工業已建立起符合國情的門類齊全、體系完整的現代工業體系,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制造業大國。但我國制造業增加值率僅為26.6%左右,較美國、日本及德國分別低20個百分點以上,勞動生產率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更大。《規劃》提出,“十二五”要在繼續保持工業平穩較快增長基礎上,以提高工業附加值水平為突破口,全面優化要素投入結構和供給結構,改善和提升我國工業整體素質,加快推動發展模式向質量效益型轉變。

  二是向創新驅動轉型。一個國家的科技競爭力決定了其在國際競爭中的地位和前途。在目前的國際產業分工中,我國制造業大都處于全球價值鏈的低端,或者說處于“微笑曲線”的中段。“十二五”期間,我國必須加快調整要素投入結構,在繼續發揮原有比較優勢基礎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由主要依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技術進步、高素質人力資源和管理創新轉變。《規劃》提出,要努力突破制約產業優化升級的關鍵核心技術,增強新產品開發能力和品牌創建能力,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促進由價值鏈低端向高端躍升,加快推動發展動力向創新驅動轉變。

  三是向綠色低碳轉型。受歷史條件、發展階段、體制機制等因素的影響或制約,我國經濟發展中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不協調、低效率、難循環的粗放型增長發展方式一直沒有得到根本改觀。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經濟發展與能源資源短缺、生態環境惡化之間的矛盾進一步加劇。必須堅持綠色低碳發展,加強政策引導,依靠技術進步,促進形成少消耗、可循環、低排放、可持續的產業結構、運行方式和消費模式。《規劃》提出,要健全激勵與約束機制,推廣先進綠色低碳技術,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強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加快推動資源利用方式向綠色低碳、清潔安全轉變。

  四是向智能制造轉型。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是我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面臨的獨特機遇。信息網絡技術的應用推動了生產方式變革,網絡制造、智能制造等日益成為生產方式變革的方向。我國信息化應用水平較低,制造業的數字化、自動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不高。《規劃》提出,要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充分發揮信息化在轉型升級中的牽引作用,深化信息技術集成應用,加快推動制造模式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服務化轉變。

  五是向服務化發展轉型。當前,我國生產性服務業還不發達,生產型服務業占服務業比重較發達國家平均水平低20個百分點。同時,我國制造業服務化尚處起步階段,生產性服務業與制造業互動發展的格局尚未形成。大力發展面向工業生產的現代服務業,加快推進服務型制造,是加快工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撐。《規劃》提出,要按照“市場化、專業化、社會化、國際化”的發展方向,大力發展面向工業生產的現代服務業,加快推進服務型制造,不斷提升對全球價值鏈的掌控能力及對工業轉型升級的服務支撐能力。

  三、工業升級就是全面優化技術結構、組織結構、布局結構和行業結構,促進工業結構整體優化提升

  工業結構包括內部行業結構、技術結構、組織結構及空間結構,也包括產品和市場結構。“十二五”加快工業轉型升級,要著力優化五個方面的結構:

  一是工業內部結構的優化升級。我國工業內部產業結構不合理,一般加工工業和重化工行業比重過大,“兩高一資”行業增長過快,支柱產業的國際競爭力不強,高端產業比重較低,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滯后。《規劃》提出,“十二五”期間要著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增強我國產業發展的協調性。

  二是技術結構的優化升級。我國工業體系較為完整,先進裝備總量不小,但關鍵技術自給率低,我國發明專利只占全球的1.8%,科技進步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僅30%左右,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重大裝備和關鍵材料等仍需大量進口。《規劃》提出,要緊緊抓住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這個中心環節,大力推進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強技術進步和技術改造,提高先進裝備比重,實現工業生產流程升級;大力推進工業節能降耗減排治污,提高資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和水平。

  三是產業組織結構的優化升級。我國產業組織結構還不合理,主要表現為在一些經濟規模要求較高的產業領域,產業集中度還相對偏低。同時,中小企業的發展活力有待進一步增強。《規劃》提出,在規模經濟行業促進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集團,扶持發展大批具有“專精特新”特征的中小企業,加快形成大企業與中小企業協調發展、資源配置更富效率的產業組織結構。

  四是產業空間布局的優化升級。我國產業空間布局還不協調,產業布局與地方優勢特色結合不緊,與區域能源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不相適應,區域發展的協調性有待增強。“十二五”期間,要按照主體功能區的要求,充分發揮區域優勢和特色,引導產業有序轉移和集聚發展,促進形成與地區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適應、與市場需求相符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規劃》提出,要改造提升工業園區和產業集聚區,推進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建設,優化產業空間結構,加快推動工業布局向集約高效、協調優化轉變。

  五是產品和市場結構的優化升級。國內需求較國外需求而言更加穩定,具有一定的緩沖作用,能夠抵御外部經濟波動的沖擊。從我國目前的實際情況看,對外貿易依存度偏高,國內市場潛力遠未充分發掘;從產品層面看,產品質量安全形勢嚴峻,自有品牌數量、質量有待提升。《規劃》提出,要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穩定外需、擴大內需,實現內需外需均衡發展。《規劃》還提出,要以開發品種、提升質量、創建品牌、改善服務、提高效益為重點,大力實施質量和品牌戰略,引領和創造市場需求,通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結構優化。

工業和信息化部規劃司

中國電石工業協會  版權所有    京ICP備19004746號-1

電子郵箱:ccia00@126.com 電 話:(010)84885707 ,84885830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亞運村安慧里 4 區 16 號樓501室

日本道二区在线视频观看,久久精品免费精品视频,久久精品观看2020,九九热久久这里精品16
制服丝袜国产精品主区 | 亚洲日韩在线精品第一品 | 日韩综合国产区 | 中文字幕无碼在线 | 久久91亚洲精品中文字幕奶水 |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