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政策法規 > 工業轉型升級規劃解讀之十

工業轉型升級規劃解讀之十

日期:2012-2-27 9:51:02

工業轉型升級規劃解讀之十

 

促進工業綠色低碳發展

  推進工業綠色低碳發展是實施綠色增長戰略的重要途徑,是實現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大舉措。面對能源資源環境約束更趨強化的新形勢,“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要求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并繼續將單位GDP能耗、單位GDP碳排放強度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作為約束性指標?!豆I轉型升級規劃(2011-2015年)》(以下簡稱《規劃》)明確要求,堅持把發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以下簡稱“兩型”)工業作為轉型升級的重要著力點。健全激勵與約束機制,推廣先進節能減排技術,推進清潔生產,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強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加快推動資源利用方式向綠色低碳、清潔安全轉變。

  一、“十一五”時期的進展和成效

  工業是能源消耗的重點領域,也是實現節能目標的主攻方向。“十一五”期間,工業領域節能減排取得積極成效。

 ?。ㄒ唬┕I節能降耗成效顯著

  “十一五”期間,通過淘汰落后產能、強化重點企業節能管理、嚴控高耗能高排放項目、推進能效對標達標、加強節能節水技術改造等一系列措施,工業節能取得積極成效,為完成全國節能目標發揮了重要作用。全國規模以上企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從2005年的2.59噸標準煤下降到2010年的1.91噸標準煤,5年累計下降26%,實現節能量6.3億噸標準煤,以年均8.1%的能耗增長支撐了年均11.4%的工業增長,為確保完成國家“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任務、促進工業科學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下降36.7%,超過了規劃綱要確定的30%的目標。

  (二)工業產品單位能耗明顯下降

  主要用能行業增加值能耗顯著下降,2010年同2005年相比,鋼鐵、有色金屬、石化和化工、建材等行業增加值能耗分別下降23.4%、15.1%、35.8%、37.9%,噸鋼、銅冶煉、噸水泥綜合能耗分別下降12.1%、35.9%、28.6%。電解鋁單位產品電耗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鋼鐵、銅冶煉、水泥等主要工業產品綜合能耗指標與國外差距逐步縮小。

 ?。ㄈ┞浜螽a能淘汰任務全面完成

  全國累計淘汰落后煉鐵產能1.2億噸、煉鋼產能7200萬噸、水泥產能3.7億噸、焦炭1.07億噸、造紙1130萬噸,占全部落后產能的50%左右。電解鋁行業大型預焙槽產量比重增加到90%,建材行業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產量比重超過72%。淘汰落后產能工作的不斷推進,促進了工業結構優化升級和技術進步。

 ?。ㄋ模┬袠I清潔生產水平明顯提升

  國家有關部門、地方工業主管部門、行業協會、中央企業集團等共同努力,認真貫徹落實《清潔生產促進法》,進一步加大鋼鐵、有色金屬、石化、化工、建材等重點行業清潔生產推行力度,實施了一批清潔生產示范項目,先后發布了聚氯乙烯等22個重點行業的134項產業化示范和應用推廣技術,顯著提升了行業清潔生產和污染預防水平,有力促進了工業重點行業污染物減排。工業化學需氧量及二氧化硫排放總量分別下降21.63%和14.02%,累計消減化學需氧量120萬噸、二氧化硫304萬噸、氨氮25.2萬噸。

 ?。ㄎ澹┵Y源綜合利用能力持續增強

  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由2005年的55.8%增加到2010年的69%,超額完成“十一五”規劃提出的綜合利用率60%的目標。高鋁粉煤灰提取氧化鋁、磷石膏生產硫酸聯產水泥、鋼渣高溫熔渣快速?;?、尾礦生產加氣混凝土、高壓立磨等一批用量大、成本低、經濟效益好的綜合利用技術與裝備得到了較快發展。

 ?。┭h經濟試點示范不斷深化

  推動工業園區、重點企業按照循環經濟理念布局、規劃和改造,一批獨具特色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和關鍵技術逐步成形。編制和發布了《再生有色金屬利用產業推進計劃》,開展了機電產品再制造試點,探索實施了再制造產品認定,推動了廢棄電子產品、廢舊輪胎、廢舊鉛蓄電池等綜合利用,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建設得到扎實推進。

  二、面臨的形勢和問題

  總體上看,“十二五”時期是我國工業轉型升級的攻堅時期,《規劃》強調,能源資源和生態環境約束更趨強化對工業轉型升級提出了緊迫要求。一方面隨著“兩型”社會加快推進,有利于完善綠色低碳發展的體制機制,為工業節能減排、淘汰落后產能等創造了良好環境。另一方面,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工業能源資源剛性需求持續上升,生態環境約束進一步加劇,對加快轉變工業發展方式形成了“倒逼機制”。

  面對國家約束性指標要求和工業轉型升級的內在需要,當前推進工業節能降耗、減排治污,促進工業綠色低碳發展仍然存在一系列問題和挑戰:

  一是高耗能行業增長較快,節能降耗壓力加大?!笆晃濉币詠?,工業能源消耗總量逐年增加,由2005年的15.95億噸標準煤增加到2010年的24億噸標準煤左右,占全社會總能耗的比重由70.9%上升到73%;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石化、化工和電力六大高耗能行業能耗占工業總能耗的比重由71.3%上升到77%左右。2011年前三季度,六大高耗能行業仍呈快速增長態勢,工業能源消耗量大幅上升,全國單位GDP能耗僅實現下降1.6%、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同比只下降2.56%,與全年目標3.5%和4%差距很大。

  二是資源供求矛盾加劇,綜合利用仍需加強。到2010年底,能源和主要金屬礦產資源對外依存度已達到較高程度,其中原油進口已超過50%,鐵礦石、銅精礦、鋁土礦、鋅精礦等對外依存度分別達到60%、75%、40%和30%,資源短缺愈加成為制約發展的瓶頸因素。另一方面,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和堆存量不斷增加,預計“十二五”期間總產生量達150億噸,堆存量凈增80億噸,總堆存量達270億噸,新增占地40萬畝,生態破壞、環境污染隱患進一步加大。

  三是清潔生產促進工作需要進一步加強。工業領域重末端治理、輕源頭預防的環保理念尚未得到根本扭轉,工業領域清潔生產工作尚未全面展開,清潔生產審核企業數量比例偏低,清潔生產技術改造方案實施率不高。清潔生產科技開發投入不夠,重金屬污染減量、有毒有害原料替代和主要污染物削減等領域缺乏先進有效的技術,成熟適用技術推廣應用不夠,制約了清潔生產技術水平的提升。

  四是企業節能環?;A管理薄弱,激勵機制亟待建立。工業企業生產過程能源資源浪費依然嚴重,能源轉換利用技術水平相對落后,離科學合理用能、節約清潔生產要求仍有較大的差距,尤其是還沒有形成對企業主動節能減排的激勵機制,企業缺乏積極性加大節能減排治污投入。

  五是應對氣候變化博弈日趨激烈,綠色貿易壁壘加速形成。全球范圍內發展綠色經濟、倡導低碳生活的理念逐漸成為新趨勢,一些發達國家對出口國產品的能效水平和“碳足跡”提出更高要求,國際社會綠色貿易壁壘正在加速形成。我國工業總體上處于產業價值鏈中低端,產品資源能源消耗高,出口將面臨巨大壓力。大力發展節能環保低碳產業,既是提升產業競爭力、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的戰略選擇,也是應對綠色貿易壁壘的必然選擇。

  三、發展方向和重點任務

  《規劃》提出促進工業綠色低碳發展,要按照建設“兩型”社會的要求,以推進設計開發生態化、生產過程清潔化、資源利用高效化、環境影響最小化為目標,立足節約、清潔、低碳發展,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健全激勵和約束機制,增強工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根據《規劃》要求,“十二五”時期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較“十一五”末降低21%,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主要耗能行業單位產品能耗持續下降;單位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顯著下降,工業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總量減少10%,工業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總量減少15%;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72%;資源節約、環境保護、清潔生產水平顯著提升。

  “十二五”時期工業節能減排的主要任務是:

 ?。ㄒ唬┐罅ν七M工業節能降耗

  工業節能降耗是促進工業綠色低碳發展的最主要支撐,必須把工業節能降耗作為轉變工業發展方式,推動工業轉型升級的突破口和重要切入點?!笆濉逼陂g,工業節能降耗主要以提升工業能源利用效率為主線,以科技創新為支撐,堅持突出重點與全面推進相結合,堅持過程節能與產品節能相結合,堅持優化存量與控制增量相結合,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推動工業綠色低碳發展。

  一是優化存量,控制增量。根據強制性產品(工序)能耗限額標準,綜合運用經濟、法律、技術和必要行政手段,健全促進落后產能退出的政策體系;加大淘汰落后產能監督檢查力度,確保淘汰落后工作按期完成。盡快建立覆蓋全部重點耗能產品的強制性能耗限額標準體系,嚴把新建項目能耗、物耗等準入門檻。對未完成年度節能目標的地方的新上高耗能項目采取區域限批措施。

  二是推進節能技術進步。加強工業節能技術研發和產業化示范。推動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節能技術創新體系;推動組建以市場為導向、多種形式相結合的節能技術與裝備產業聯盟;支持國家級工業節能技術中心建設。鼓勵企業使用首臺(套)國產節能重大技術裝備,加快節能產業化基地建設。建立工業節能技術遴選、評定及推廣機制,研究建立工業設備能效標識制度,擴大節能設備認證范圍。繼續發布節能機電設備(產品)推薦目錄和編制重大節能技術推廣實施方案。加快傳統生產設備的大型化、智能化改造,推進以節能減排為核心的企業技術改造。

  三是加強工業節能管理。制定工業能效提升計劃實施方案,對重點用能企業實行分級管理,落實目標責任。建立重點用能企業節能績效評價制度,落實企業能源管理負責人制度,推動重點用能行業能效水平對標達標活動。推進企業能源管理中心建設,建立健全企業能源管理體系,加強企業能源計量管理,配備能源計量器具,實行能源利用狀況報告制度和能源審計制度。加強工業節能監察執法能力建設,開展部門聯合執法,完善日常監察與專項監察相結合的節能監察工作長效機制;加強節能監察執法隊伍培訓和能力建設,建立基本覆蓋省、市、縣三級節能監察監控系統網絡,提升節能監察水平。

  四是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促進工業低碳發展。積極推廣低碳技術,加強低碳技術研發及產業化,編制重點行業低碳技術推廣應用目錄,推動重大低碳技術的示范應用。以重點用能行業企業聚集的園區為著力點,開展低碳工業園區試點示范,強化綠色設計、清潔生產和資源能源的綜合利用,探索低碳工業發展模式。打造一批采用低碳技術、實現綠色增長的示范區,建立行業、園區、企業等不同層次低碳評價指標體系,研究建立低碳產品標準、標識和認證制度。探索基于行業排放的促進工業綠色低碳發展的經濟政策。

  “十二五”期間,重點實施工業鍋爐窯爐節能改造工程、內燃機系統節能工程、電機系統節能改造工程、余熱余壓回收利用工程、熱電聯產工程、工業副產煤氣回收利用工程、企業能源管理中心建設工程、兩化融合促進節能減排工程、節能產業培育工程等九大工程。實現節能量2.35億噸標準煤。

 ?。ǘ┣袑嵧七M工業節約用水

  工業節約用水是緩解水資源供需矛盾的必然要求,也是轉變工業發展方式的迫切需求。為實現“十二五”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的目標,將重點推進四項任務:

  一是健全工業節水約束性指標。完善高耗能行業現有企業用水先進指標、用水限額指標和取水定額指標,加強重點用水企業監管。建立缺水地區重點用水項目用水效率評估審查等節約用水約束機制,嚴格控制新上高用水工業項目。

  二是對高用水行業實施節水技術改造。對鋼鐵、石化、造紙等10個高用水行業實施節水技術改造,加快淘汰落后高用水設備和產品,大力推廣節水技術、工藝及裝備,推進污廢水再生利用,實施干法除塵、工業廢水處理回用、礦井水資源化利用等節水工程,提高工業用水效率。

  三是積極推進水資源循環利用。提高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開展工業廢水處理回用成套裝置攻關和產業化示范,推進工業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市場化運行。

  四是組織開展節水型企業評價試點。發布節水型企業評價標準,樹立一批節水先進企業,建設一批節水型園區,夯實工業企業節水管理基礎。

 ?。ㄈ┐龠M工業清潔生產和污染預防

  清潔生產是兼顧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雙贏措施,也是世界各國推進工業可持續發展所采取的一項基本策略。為加快推進工業領域清潔生產,將重點推進五項任務:

  一是推進清潔生產審核。以污染物排放強度高的行業為重點,加強清潔生產審核。堅持自愿和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相結合的原則,突出抓好重點行業、重點園區審核。發揮資源綜合利用稅收優惠、財政資金支持等政策聯動作用,鼓勵和引導其它行業和園區企業依法開展清潔生產審核。

  二是提升清潔生產技術水平。圍繞《規劃》提出的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總量減排要求,以及重金屬和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等防控重點行業,集中力量研發、示范和推廣一批行業關鍵共性技術。發揮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作用,強化行業準入、環境評價約束作用,推動企業實施清潔生產技術改造,提高新建項目清潔生產水平。

  三是開展有毒有害原料(產品)替代。發布有毒有害原料(產品)目錄,研究制定有毒有害原料(產品)減量化與替代的實施路徑,引導企業采用無毒無害或低毒低害的原料。推進電子電氣產品污染控制,推動開展“國家統一推行的電子信息產品污染控制自愿性認證”活動。

  四是培育清潔生產示范企業和園區。對照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篩選和培育一批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清潔生產先進企業。選擇一批化工、皮革、電鍍、造紙等企業集聚、污染物排放量大的重點工業園區,通過自愿申請,編制試點方案,財政重點支持試點方案實施的方式,促進園區清潔生產水平的整體提升。

  五是推進產品生態設計。選擇試點產品,制定試點產品生態設計評價標準,發布生態設計實施指南及產品目錄,開展生態設計產品標志試點活動,授予生態設計產品標志。加強政策支持,引導綠色消費,逐步提高生態設計標志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十二五”期間,圍繞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及重金屬污染防控要求,綜合分析工業行業污染物排放水平和清潔生產成熟技術發展現狀,實施汞、鉻、鉛氨氮、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削減等七項重點工程。

  (四)加強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和循環經濟發展

  循環經濟是促進工業轉型升級,建設“兩型”工業體系的重要保障。“十二五”期間,以提高資源產出率為核心,重點推進五項任務:

  一是推動大宗工業固體廢物規?;咧道谩a槍Ω黝惔笞诠I固廢的物質特征,加強行業指導、信息引導、政策引導,提高尾礦、赤泥、冶煉渣、煤矸石、粉煤灰、工業副產石膏等大宗工業固廢的綜合利用率。推動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標準化。

  二是推進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設。加快河北承德、山西朔州等十二個地區開展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基地建設試點工作,攻克一批關鍵共性技術,推廣應用一批先進適用技術,打造有行業、地區特色的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產業鏈。

  三是加強再生資源綜合利用。推進廢舊產品回收與綜合利用,加強廢舊金屬、廢舊包裝、廢紙、廢塑料、廢舊家電、廢舊紡織品、廢舊鉛蓄電池、失效鋰離子電池等廢舊電池、廢舊合成材料等的回收利用。組織開展有色金屬再生利用示范工程,依托基礎條件好、技術裝備先進的重點企業,開展再生金屬試點建設,培育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再生金屬綜合利用企業,促進再生金屬產業可持續發展。

  四是加快推進和組織實施循環經濟重大技術示范工程。在鋼鐵、化工、有色金屬、水泥、輕工等行業推廣核心技術成熟可靠、工藝路線清晰、具有循環經濟典型示范意義和行業代表性的重大技術示范工程,為各地區、行業進一步推進循環經濟發展提供參照和借鑒。

  五是推進再制造產業發展。加快完善再制造產品認定工作機制,進一步規范再制造產品生產,引導和拓展消費市場。以機床、電機、工程機械、辦公信息設備等領域為重點,深化機電產品再制造試點示范工程建設。推廣應用再制造工藝技術及裝備,提升再制造技術水平和生產能力。推動出臺促進再制造產業鏈條協同發展的財稅、政府采購及貿易等扶持政策,營造有利政策和市場環境。

  “十二五”期間,結合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的產生、堆存、利用和區域經濟發展狀況,組織實施尾礦提取有價組分工程、尾礦充填工程、尾礦生產高附加值建筑材料工程、尾礦農用工程、粉煤灰高附加值利用工程、鋼渣處理與綜合利用工程、有色冶煉渣綜合利用工程、氰化渣綜合利用工程、工業副產石膏高附加值利用工程、赤泥綜合工程等十大工業固體廢物重點工程。

 ?。ㄎ澹┘涌彀l展節能環保產業

  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是工業節能減排的重要內容,是推進產業優化升級的有力支撐。節能環保產業具有政策導向性強、產品覆蓋面廣、產業關聯度高、資金技術密集、社會責任重大的特點,必須把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轉化成對節能環保產業的市場要求,依托國家節能減排重點工程,大力推進節能環保低碳技術、裝備及服務業發展。

  一是加快發展節能環保和資源循環利用技術和裝備。大力發展高效節能鍋爐窯爐、電機及拖動設備、余熱余壓利用和節能監測等節能裝備。加快發展生活垃圾分選、填埋、焚燒發電、生物處理和垃圾資源綜合利用裝備。圍繞“城市礦產”工程,發展高效智能拆解和分揀裝置及設備。針對解決具有全局性、普遍性、危害人民群眾人體健康的環境問題和改善環境整體質量的需要,重點推進大氣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固體廢物處理、噪聲與振動控制、資源綜合利用、環境監測專用儀器儀表、環境污染治理配套材料和藥劑、環境應急等8個應用領域環保裝備的研發、應用和推廣。

  二是推動節能環保服務業發展。加快發展合同能源管理、電力需求側管理、節能審計、節能評估、清潔生產審核、節能產品和環保裝備認證評估、環境投資及風險評估等服務。推動節能服務公司為用能單位提供節能診斷、設計、融資、改造、運行等“一條龍”服務。鼓勵大型重點用能單位組建專業化節能服務公司,為本行業其他用能單位提供節能服務。組織節能服務公司和大學工業節能聯盟為中小企業提供咨詢服務,支持節能服務萬里行活動。加大污染治理設施特許經營實施力度,引導民間投資節能環保服務產業。支持采用合同能源管理、融資租賃等方式開展節能技術改造,積極推廣市場化節能服務模式。加強節能技術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學習借鑒發達國家和地區節能的先進經驗,引進先進適用的節能技術,加快提升我國節能技術水平

  四、政策導向及保障措施

  促進工業綠色低碳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采取綜合措施,建立長效機制,形成有力的保障體系。

 ?。ㄒ唬┩晟葡嚓P法律法規

  加強工業節能減排立法工作,推動工業節能、資源綜合利用、節水管理等法規制定,盡快形成推進工業節能減排的法制環境。制(修)訂《工業節能管理辦法》、《工業節電管理辦法》、《重點用能企業節能管理辦法》等。積極推動《工業固體廢物資源綜合利用管理條例》立法進程,將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納入法制化軌道,研究建立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明確工業固體廢物產生和利用企業的責任和義務。修訂《電子信息產品污染控制管理辦法》,開展國家統一推行的電子信息產品污染控制自愿性認證活動。制訂《工業清潔生產審核咨詢機構管理辦法》、《工業清潔生產評估管理辦法》,規范清潔生產審核服務和評估管理。

 ?。ǘ┘哟筘敹愓咧С至Χ?/FONT>

  強化財政、稅收政策和金融信貸政策引導作用。把節能降耗、綜合利用、循環經濟等作為技術改造的重要方向,充分發揮中央財政資金的支持引導作用。擴大清潔生產資金、企業能源管理中心建設資金規模,加快設立“兩型”企業專項資金。研究通過中央財政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等專項資金,支持環保技術裝備的研發、應用和推廣。研究建立工業余熱余壓發電上網、基于能耗限額的差別電價等政策機制。創新節能環保投入機制,探索設立工業節能減排產業基金。通過設備租賃、融資擔保、財政補貼等方式,推進重點用能行業落后設備更新淘汰和升級改造。

 ?。ㄈ娀瘶藴手我I作用

  健全高耗能產品(工序)能耗限額強制性標準,制定和發布超前性能耗限額標準,定期開展能耗限額標準執行情況監督檢查。探索建立基于能耗限額標準差別電價制度。推動工業節能環保標準的國際協調和統一。研究完善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標準體系,促進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產品標準和建筑標準、施工規范等上下游產業標準之間的銜接。研究制訂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建立工業生態設計產品標識制度,完善清潔生產、電子電氣產品污染控制等方面的標準。推動完成一批重大環保裝備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制修訂。建立環保裝備質量檢測標準體系。

 ?。ㄋ模┘訌娦袠I準入管理制度建設

  嚴格能耗、水耗、環保、綜合利用等行業準入標準,加強重點耗能、耗水、污染危害嚴重行業的準入管理。加快制訂《工業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管理辦法》,切實加強工業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核,建立健全新上項目管理部門聯動機制。建立工業產品能效標識、節能產品認證、能源管理體系認證制度。

 ?。ㄎ澹┙⒔∪攸c行業節能減排監測和考核體系

  充分發揮工業和信息化系統的特點和優勢,按照“兩化”深度融合的要求,加強能源管控、環境監測體系建設,把信息化技術應用和數字化節能減排系統建設作為降低工業發展能耗需求的重要舉措。積極推進在線仿真技術用于重點行業節能,實施工廠能耗和污染排放的數字化、可視化,建設工業節能減排信息監測系統。建立重點行業節能減排責任考核機制,開展能源管理績效評價和清潔生產狀況評估,分年度開展能源審計和環境評估,建立企業激勵約束機制。

  (六)推進“兩型”工業的長效機制

  研究制定促進“兩型”企業創建的政策措施。加快電力、鋼鐵、有色金屬、化工、建材等重點行業“兩型”企業創建試點。實施有利于“兩型”企業發展的稅收扶持引導政策。及時總結試點經驗,培育一批示范企業,引導工業行業和大多數企業形成綠色發展的新思路,促進工業由大變強。引導銀行綠色信貸支持企業節約清潔發展,努力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工業體系。

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

 

 

中國電石工業協會  版權所有    京ICP備19004746號-1

電子郵箱:ccia00@126.com 電 話:(010)84885707 ,84885830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亞運村安慧里 4 區 16 號樓501室

日本道二区在线视频观看,久久精品免费精品视频,久久精品观看2020,九九热久久这里精品16
亚洲h成年动漫在线观看不卡 | 亚洲不卡在线精品视频 |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欧黑人 亚洲第一国产综合 | 中文字幕美熟少妇 | 未满十八免费在线中文字幕 | 麻豆亚洲福利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