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石油和化工網訊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李潤生在近日于澳門召開的綠色生物煉制產業發展論壇上表示,生物煉制產業的發展,不僅為化學工業開辟了新的生產路線,而且對可持續發展和生態環境建設意義重大。生物煉制將逐步成為又一新興產業和經濟增長點。
據李潤生介紹,為推進生物煉制產業的發展,我國政府先后啟動了一批與生物煉制有關的國家科技攻關項目,數十家國內知名科研機構和高校的專家及科研人員在多個領域開展生物煉制技術攻關和產業化試驗,目前已在生物燃料、生物柴油、生物基化學品等領域取得了積極成果。
李潤生表示,經過多年發展,我國生物煉制產業有了長足進步。但與美、歐等發達經濟體相比,我們起步晚、規模小,產業發展仍面臨著一系列問題:一是原料需求相對較大,土地資源尤其是耕地緊缺,長期看原料供應成為制約生物煉制產業發展的瓶頸;二是我國生物煉制總體技術落后于美國、巴西等先進國家,一些重大關鍵核心技術亟待突破;三是現有生物煉制企業普遍存在成本高、能耗大、經濟效益和競爭力差等問題;四是國家生物煉制產業發展規劃和支持產業發展的政策法規也有待進一步完善等。
據了解,去年我國相繼發布了《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和《生物產業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到2015年,中國生物質能年利用量相當于替代化石能源5000萬噸標準煤。其中:生物質成型燃料年利用量1000萬噸,生物燃料乙醇年利用量350-400萬噸,生物柴油和航空生物燃料年利用量1OO萬噸。生物能源產業年產值達到1500億元。
李潤生指出,要實現這一規劃目標,還需付出艱辛的努力。對此,他提出了以下四點建議:
第一,加強科技創新,攻克關鍵技術。生物煉制產業尚處于起步階段,需要大型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密切協作,合力攻克關鍵核心技術,加強技術集成,促進產業化示范項目的推廣,生產出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創新產品。
第二,堅持“非糧路線”,促進原料和產品多元化。針對我國非糧生物質原料地域差異大、分布散、規模化程度低的問題,確定各類生物質原料的資源定位和規劃,同時借鑒石化工業的發展經驗,推進原料供應和產品方案的多元化,提高生物煉制產品的附加值和競爭力。
第三,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完善行業標準規范。堅持政府支持生物能源發展的政策,逐步構建生物煉制產業的技術標準體系,為產業發展提供堅實有力的技術支撐。
第四,進一步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要用全球視野和國際眼光發展生物煉制產業,在開放與合作中實現更快更好發展。
此次綠色生物煉制產業發展論壇在澳門舉行,主題為“生物化工發展前瞻”。政府部門、研究機構、相關企業代表參加會議,就生物化工和生物能源的新技術、新設備、新產品進行交流,共同探尋一條適合中國石化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綠色之路。
中國電石工業協會 版權所有 京ICP備19004746號-1
電子郵箱:ccia00@126.com 電 話:(010)84885707 ,84885830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亞運村安慧里 4 區 16 號樓5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