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雁湖化工:草原上的節能明珠
從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市沿高速公路往東200多公里,在烏蘭察布市察右后旗白音察干鎮境內,有一家全國節能明星企業,這就是2012年度全國電石行業能效領跑者榜首企業——內蒙古白雁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經過20年的發展,白雁湖化工由小到大、由弱變強。目前企業的電石產能、產量均居全國同行業前列,并形成“白雁湖”優質品牌,在聚氯乙烯、聚乙烯醇行業享有較高聲譽。
2012年,白雁湖化工全年生產電石26.3萬噸,并在能效領跑者評選活動中脫穎而出,以噸電石綜合能耗859千克標準煤、噸電石電耗3079千瓦時名列全國同行業之首。那么,圍繞節能降耗,企業是如何做的呢?對此,記者進行了深入調研。
上規模求節能高效
白雁湖公司前身為原地方國營企業——內蒙古察右后旗電石廠,1990年7月建廠,1992年7月投產,當時僅有一臺6300千伏安電石爐,資產總額不足1000萬元。1994年6月29日,該公司發生了電石爐主變壓器著火事故,導致企業停產。建成開工兩年間,企業共生產電石1萬噸左右,累計虧損420萬元,瀕臨破產邊緣。
1994年8月,地方政府及時調整企業領導班子,以張玉為首的新領導班子上任。在新領導班子帶領下,企業于1995年初恢復了生產,當年生產電石11870噸,實現利稅280萬元。
白雁湖公司綜合辦公室主任袁忠告訴記者,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始終堅持上規模、上水平,以規模生產求低能耗、低成本,為公司進入全國能耗先進行列打下了堅實基礎。
據袁忠介紹,企業恢復生產的第2年,他們就上了一臺1.25萬千伏安的大型內燃式電石爐,于1997年12月順利投產;1998年8月,企業又建設了一臺1.25萬千伏安的大型內燃式電石爐,于1999年8月份順利投產;1999年之后,企業一邊抓轉制,一邊繼續搞擴建,分別于1999年、2001年完成了一臺1.25萬千伏安和一臺2萬千伏安的大型電石爐建設,其電石生產能力突破了10萬噸大關,并進入了全國重點電石生產企業行列。2000年12月,企業順利完成改制,成立了內蒙古白雁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2003年,察右中旗、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為推動當地經濟發展,給予白雁湖公司很大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白雁湖公司迎來了又一個新的發展高峰。公司收購了原察右中旗豐源電石廠,組建了內蒙古白雁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察右中旗分公司,于當年在該廠動工興建了1.25萬千伏安和1.65萬千伏安2臺內燃式電石爐,使白雁湖公司的電石生產能力逼近20萬噸;同年10月9日,白雁湖公司在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朱日和鎮動工興建2臺2萬千伏安內燃式電石爐,并分別于2004年12月和2005年元月4日投產,使公司電石產能達到30萬噸;2007年8月,白雁湖公司又收購了察右后旗境內的原北方冶金化工公司的一臺1.25萬千伏安的內燃式電石爐。至此,白雁湖公司的電石生產能力達到32萬噸,電石產能、產量躍居全國第一。
2008年,白雁湖公司又投資1.3億元,上馬了2臺當時國內最先進的3萬千伏安密閉電石爐,并于2008年12月26日投產。這兩臺密閉爐所表現的節能、環保、安全、資源可循環利用的優勢,為企業渡過其后幾年的國際金融危機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同行業企業大多處于停產、半停產的困境中,白雁湖公司的產品由于節能、低成本,企業生產經營產銷兩旺。這時公司的電石產能達到44萬噸/年,產能、產量穩居全國第一。
為延伸產業鏈條,實現產業升級,2009年12月31日,白雁湖公司以評估價值1.28億元的2臺3萬千伏安全密閉電石爐為投資,與安徽皖維公司合作組建了以電石深加工產品——聚乙烯醇系列產品為主業的內蒙古蒙維科技有限公司。從此,白雁湖公司又邁入從單一電石生產到精細化工深加工的華麗轉型之路。
大改造帶來大變化
白雁湖公司作為一家以電石產品為主的企業,能源密集型的特點使企業領導始終把節能降耗作為企業發展的重中之重。
2010年6月起,公司決定對內燃爐進行一場大手筆的節能改造,為企業優化升級闖出一條新路,并為中國電石產業改變高能耗面貌作出表率。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張玉告訴記者:“當時公司11臺電石爐有9臺是內燃爐,1.25萬千伏安的5臺,1.65萬千伏安的1臺,2萬千伏安的3臺,當時這些爐子都不是國家產業政策要求淘汰的爐子。別說淘汰,這在別的企業都是當家的寶貝。但從發展的眼光看,內燃爐由于能耗高、尾氣一氧化碳無法利用的缺點,是國家必然要逐年淘汰的落后裝備。所以我提出了全部淘汰內燃爐、上密閉爐的設想。剛開始班子成員都想不通,阻力很大。我力排眾議:如其被國家一步步趕著走,不如自己主動一步到位。早改造早受益,上密閉爐綜合利用效益高、產品成本低,企業就率先占領了競爭的制高點。”
就這樣,白雁湖公司先后投資了近10億元,分2期建設了8臺目前國內技術裝備最先進的4萬千伏安節能環保型密閉電石爐,配套4座以電石爐尾氣為燃料、日產600噸的大型氣燒石灰窯項目,全部淘汰了9臺內燃式電石爐。
一期工程建設的4臺4萬千伏安全密閉電石爐及配套的2座氣燒石灰窯項目,選址在察右后旗蒙維新材料園區,于2010年8月12日動工,2011年12月投產。
二期工程建設的4臺電石爐及配套的2座氣燒石灰窯項目,選址在察右后旗杭寧達萊工業園區,于2011年4月17日動工,第一、二臺電石爐分別于2013年3月21日、5月5日投入生產,其余兩臺電石爐及配套的氣燒石灰窯也即將投入生產。
大改造帶來大變化。到2012年,白雁湖公司生產裝置實現了全面的升級換代,全部用大型密閉爐淘汰了內燃爐,實現了電石爐尾氣的回收利用,用于氣燒窯燒制石灰取代了過去用燃煤燒制石灰的工藝,節能減排效果顯著。在耗能工質——冷卻水利用方面,企業采用了閉式循環冷卻系統,大大減少了冷卻水的消耗。
目前,白雁湖公司在役的主力爐型為4萬千伏安的密閉電石爐,尾氣實現100%的回收利用,電石生產各項節能減排指標名列全國行業首位。
嚴管理實現上水平
企業上了大量技術先進的新裝備,無疑對職工的操作、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公司節能辦主任賈振祥告訴記者:“與內燃爐相比,新上的大型密閉爐變壓器負荷余量小,操作彈性小。過去內燃爐變壓器負荷超30%都沒事,但現在密閉爐負荷超一點,變壓器就會燒壞,或者造成電極硬斷事故。公司在密閉爐投用的最初一個時期,變壓器就燒了好幾次,一個月電極硬斷至少有兩三次。每次事故,生產都要停下來,損失很大。還有氣燒石灰窯,自動化程度很高,過去電石爐、石灰窯是各自獨立的,互不影響。現在是連鎖成一體,一個地方、一項指標不正常,就會全線停車。”
為此,白雁湖公司采用“送出去學”、“請進來教”等多項措施,開展了一場大規模的崗位練兵,大力培訓、提高工人的操作技能。同時,公司還摸索、制定了一套嚴謹、科學的規章制度,提高管理、操作水平。公司專門成立了節能管理領導小組,由總經理擔任組長,制定了切實可行的節能措施,明確目標,并向車間班組逐級分解指標。尤其對產品工藝電耗、碳素材料、蘭炭、電極糊的消耗指標,進行了詳細量化,并與職工個人收入掛鉤,與各部門、各車間負責人工作業績掛鉤。此外,公司還加大投入,增加計量環節和計量器具,準確計量形成系統的考核指標,強化落實,加強考核,堅決堵死跑、冒、滴、漏缺口。特別是公司還積極推廣、采用先進技術、工藝,改造和淘汰落后的生產設備和生產工藝,努力從管理、技術、結構多方面尋找實現節能減排的突破口,提高效益。
為了穩定變壓器運行、進一步降低電爐電耗,公司還打破常規,對各主變壓器采用了“星—三角”組合接法改造,使星型接法和三角接法可以互換。該公司副總工程師、電氣車間主任楊小平告訴記者:“當開爐和生產不正常時,電路跳到星型接法,生產正常時跳到三角接法。這樣還縮短了開爐和焙電極的時間,基本杜絕了電極硬斷的故障。經實際生產計算,這一措施實現節電10%以上。”
密閉爐生產對原料蘭炭的含水率要求高,公司原來采用回轉干燥窯,蘭炭在滾動中損耗較大,是節能的薄弱環節。對此,公司去年請設計單位來到現場,專門設計了蘭炭轉底窯,蘭炭在干燥過程中不滾動,可減少損耗10%。據記者了解,該公司把轉底窯用于電石生產的蘭炭干燥,這在國內還是第一家,在實際生產中企業也遇到了許多困難。如直徑達30多米的轉底常常受熱膨脹,卡死不轉了。他們反復摸索,多次改造,使用熱膨脹率小的鋼材,調整機械間隙,終于使其穩定運轉。
2013年,白雁湖公司在總結以往經驗、查找不足的基礎上,一切以節能、降耗、增效為原則,進一步細化各項考核指標,加強目標責任制。大至設備選型、原材料采購,小至照明設施采購使用,點點滴滴必須遵循這一原則。特別是公司經過一年多時間的崗位練兵,進一步提高了員工對密閉爐的操作技能,使得設備運行效率進一步提高,能耗進一步降低。2013年1~4月,該公司單位產品電爐電耗比2012年平均水平又降低了20多千瓦時,繼續走在全國同行業排頭兵的位置。
中國電石工業協會 版權所有 京ICP備19004746號-1
電子郵箱:ccia00@126.com 電 話:(010)84885707 ,84885830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亞運村安慧里 4 區 16 號樓5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