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清潔空氣:4年淘汰1200家污染企業
9月2日,北京市政府印發了《北京市2013-2017年清潔空氣行動計劃重點任務分解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在工業和其他行業污染防治任務分解中指出,調整退出1200家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污染企業。
全國人大環資委調研室主任王鳳春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隨著北京煤炭總消耗數量的減少,將主要是針對一些高耗能企業的調整退出。
到2016年累計調整退出1200家
《通知》指出,調整退出1200家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污染企業。主要措施和時間節點:2013年,調整退出200家污染企業,關閉全市渣土燒結磚生產線。2014年,累計調整退出500家污染企業。2015年,累計調整退出800家污染企業,關閉全市頁巖磚生產線。2016年,累計調整退出1200家污染企業。
據了解,在2002年到2007年5年間,按照《北京市推進污染擾民企業搬遷,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實施辦法》要求,北京市對近200家城區內的工業污染擾民企業實施了搬遷調整。
隨著首都經濟結構、能源結構的調整升級,以及在“霧霾”天氣的壓力下,污染企業的調整退出的步伐明顯在加快。王鳳春認為,北京五環內已經很少有污染企業存在,工業排放對北京大氣的直接污染影響并不大。
除了對現有污染企業進行調整退出之外,對高污染項目發展“超國標”的限制也成為此次“治霾”計劃的重要部分。
《通知》要求,制定實施嚴于國家要求的禁止新建、擴建的高污染工業項目名錄。主要措施和時間節點:2013年研究制定本市禁止新建、擴建的高污染工業項目名錄,2014年發布實施。根據需要,每2至3年進行更新。原則上禁止建設鋼鐵、水泥、焦炭、有色金屬冶煉、電解鋁、平板玻璃、電石、鐵合金、瀝青防水卷材等高耗能、高污染項目,不再建設勞動密集型一般制造業項目。
同時,《通知》指出,制定實施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高污染行業調整、生產工藝和設備退出指導目錄。主要措施和時間節點:2013年,制定發布嚴于國家要求的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高污染行業調整、生產工藝和設備退出指導目錄。根據需要,每2至3年進行調整更新,不斷推動污染產業調整、退出,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2014年,提前一年完成國家下達的“十二五”落后產能淘汰任務。2015年至2017年,進一步提高環保、能耗、安全、質量標準,再淘汰一批污染產能。
實施“減二增一”制度
按照國家“十二五”主要污染物總量控制的規劃要求,各地都在不斷提高企業的排放標準,但是,一些地區老項目排放的減少量難抵新項目增加量,依舊難以避免總體排放量的快速增加。
《通知》在“嚴格環評審批與節能評估,減少工業領域新增污染排放”中提出,實施污染物排放總量“減二增一”環評審批制度。主要措施和時間節點:2013年起,將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粉塵和揮發性有機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指標作為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的前置條件,對于新增排放量的工業建設項目實施“減二增一”的削減量替代審批制度。
一位知情專家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北京每年的排放總量指標都要減少,通過“減二增一”對新上項目進行限制,將能夠對排放總量的有效控制。
同時,項目審批將更加注重節能的要求。
《通知》規定,全方位禁批未通過節能評估和環評審查的項目。主要措施和時間節點:落實節能評估審查制度,新建項目單位產品(產值)能耗必須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對禁止建設的工業項目和未通過節能評估、環境影響評價審查的項目,有關部門不得審批、核準、備案,不得提供土地,不得批準開工建設,不得發放生產許可證、安全生產許可證、排污許可證,金融機構不得提供任何形式的新增授信支持,有關單位不得供電、供水。
此外,對于一些地區出現的未批先建等違規在建項目,北京市將在近2年內集中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