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安全環保 > 環保行業:價格機制改革開啟環境產業市場化之路

環保行業:價格機制改革開啟環境產業市場化之路

日期:2015-11-4    來源: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網站    作者:ccia03


關于推進價格機制改革的若干意見》發布,2017年競爭性領域和環節價格基本放開;2020年市場決定價格機制基本完善,科學、規范、透明的價格監管制度和反壟斷執法體系基本建立。

行業核心觀點:新部長新思路,從清理紅頂中介、肅清數據造假、上收監測權,到最新出臺價格改革意見都指向一個目標:環境質量改善。政策業績共振下環保行業有望實現高速發展:1)訂單足業績放,三季報延續高增長,14家預告業績上限翻番;2)政策提高(價格機制改革重點強調環保,生態文明建設意見發布);3)估值切換(2016年31倍);4)十八屆五中全會召開在即,十三五打開新空間!

排污權交易促環境產業市場化運行:排污權交易使污染治理從政府部門強制監管的政策過程轉化為企業自覺減排的經濟過程(排污權出售可為企業帶來收入),2017年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將基本建立,進一步推動行業市場化發展。

效果導向將加速行業良性競爭:探索建立政府向污水處理企業撥付的處理服務費用與污水處理效果掛鉤調整機制,政府部門在市場化過程中充當具有投票作用的角色,污染治理效率高、治理效果好的企業將會在市場化的過程中勝出。該機制有望進一步在大氣、固廢、土壤等其他領域拓展,使整個環保產業在市場化的大潮中實現更有意義的良性競爭。

市場化下污水處理費用存上漲空間:《意見》要求城鎮污水處理收費標準不應低于污水處理和污泥處理處置成本。年初發布的《關于制定和調整污水處理收費標準等有關問題的通知》要求2016年底設市城市居民污水處理收費不低于0.95元,截至2015年9月全國直轄市和省會城市平均污水處理費為0.89元/噸,只有9座超0.95元。未來污水處理市場化全成本付費模式下相關企業的收入將帶來較高的提升。

階梯水價提升供水企業彈性:《意見》提出全面實行居民用水用電用氣階梯價格制度。若各地一、二級水量原則上按覆蓋80%、95%居民家庭用戶的月均用水量確定,第一、二、三級階梯水價按不低于1:1.5:3的比例安排來進行測算,則整體水價將有17.5%的上調幅度空間。由于政策要求對缺水地區應進一步加大價差,該比例有望達到20%以上。

污泥市場有望進一步打開:處理成本和投入不對稱、商業模式缺失是污泥市場打開難的原因之一,實行全成本收費將提升企業對污泥進行處理的積極性,收費模式完善也將打通上下游市場,使污泥處理市場有望進一步的打開。

再生水行業再迎利好:《意見》提出推行階梯水價政策,同時對污水處理資源化利用實行鼓勵性價格政策,未來將更進一步推動再生水市場。在階梯水價和水權交易政策面前,再生水與非居民用水、特殊行業用水價格相比將更具優勢。

1.行業核心觀點

政策業績共振,儲備真價值:1)環保行業訂單足業績放:三季報延續高增長,在各行業中維持領先水平,14家企業預告業績上限翻番;2)政策提高(價格機制改革重點強調環保,生態文明建設意見發布);3)估值切換(2016年31倍);4)十八屆五中全會召開在即,十三五打開新空間!09年以來30倍為行業底部區域,面對系統性風險,尋找2016年20倍PE,訂單可轉化為盈利、增長可持續的“真價值”公司作為儲備。

效果導向時代來臨:中國的產業發展與決策層思路密不可分,新部長新思路,從清理紅頂中介、肅清數據造假、上收監測權,到最新出臺價格改革意見都指向一個目標:環境質量改善。治理層次上升至國家戰略,治理方式由政府主導向社會共治轉變,治理導向由總量控制向環境質量改善轉變,治理對象由主控新增向增存量并重轉變,治理要求由統籌管理向分區分類、精細化管理轉變。

綜合治理、2C、第三方檢測:我們在5月6日的行業思考中提出“效果考核”對行業的深遠影響:1)治理需求從點源轉向面源,從一次走向二次污染防治,從單個走向多污染物協同控制,催生一體化打包解決能力的環境服務商。2)互聯框架下的監測行業面臨前所未有發展良機,第三方檢測興起。3)行業市場化步伐加快,企業、地方政府將更注重治理結果而非投資成本,具備技術、運營經驗的企業將更有優勢。4)解決個體健康的環境產業興起。

2.市場化之路開啟

2.1.強調排污權交易促進環境產業市場化

《意見》中提出,積極推進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工作,完善排污權交易價格體系,運用市場手段引導企業主動治污減排。

排污權交易(pollution rights trading)是指在一定區域內,在污染物排放總量不超過允許排放量的前提下,內部各污染源之間通過貨幣交換的方式相互調劑排污量,從而達到減少排污量、保護環境的目的。排污權交易的核心是在排放總量控制之下,建立合法的污染物排放權利即排污權(通常以排污許可證的形式表現),并允許這種權利像商品那樣被買入和賣出,以此來進行污染物的排放控制。在排污權交易的大背景之下,污染治理將從政府部門強制監管的政策過程轉化為企業自覺減排的經濟過程(排污權出售可為企業帶來收入)。

排污權交易是使整個環保產業健全發展,維持行業市場化商業模式的重要政策。根據國務院辦公廳于2014年8月6日印發《關于進一步推進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意見提出到2015年底前試點地區全面完成現有排污單位排污權核定,到2017年底基本建立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

目前國內已有江蘇、浙江、天津等11個省市開展排污權交易。根據環保部的數據顯示,到2013年底,11個試點省份,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金額累計將近40億元。其中,有償使用資金約20億元,交易金額也近20億元。用市場化方法解決環境問題是頂層設計的一個重要思路,排污權交易市場的初步打開將促使更多企業減排,使行業以更加市場化方式運行。

2.2.效果考核導向將加速行業良性競爭

環保產業歷經了數十年的發展,部分領域如市政污水、脫硫、除塵等行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城鎮污水處理率、火電機組脫硫、除塵設施安裝率達到85%以上。然而,國家的環境狀況卻不可謂完全樂觀,以兩個數字為例:2015年上半年國控斷面劣Ⅴ類水占比10.3%,338個城市空氣達標天數近僅為72.7%。未來對污染源、污水處理企業進行進一步的提標改造都將放在政策日程上。

此次《意見》指出,探索建立政府向污水處理企業撥付的處理服務費用與污水處理效果掛鉤調整機制。我們認為,政府部門依據污水處理企業處理效果來作為對污水處理企業費用的一個標準將大力推動污水處理企業在處理質量上加大投入,政府部門在市場化過程中充當了一個具有投票作用的角色,污染治理效率高、治理效果好的企業將會在市場化的過程中勝出。該機制未來將不僅適用于污水處理企業,還有望進一步在大氣、固廢、土壤等其他領域進行拓展,使整個環保產業在市場化的大潮中實現更有意義的競爭,處理效率高、運營穩定性強的企業必將受益。

2.3.市場化下污水處理費用存上漲空間《意見》指出,統籌運用環保稅收、收費及相關服務價格政策,加大經濟杠桿調節力度,逐步使企業排放各類污染物承擔的支出高于主動治理成本,提高企業主動治污減排的積極性。按照“污染付費、公平負擔、補償成本、合理盈利”原則,合理提高污水處理收費標準,城鎮污水處理收費標準不應低于污水處理和污泥處理處置成本。

污水處理運營類企業收入主要來自特許經營權之下的穩定運營收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該污水處理運營收入的收費標準主要來自政府部門對于價格區間的限定,而收入與投入不匹配、運營投資收益率低已經成為了阻礙社會資本投資動力,也是各地方政府PPP推廣不及預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讓污水處理費用更加市場化,在合理的范圍內調整特許經營下的污水處理費用具有重要意義,未來污水處理有望進入全成本付費模式。

根據2015年1月26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住建部聯合發布《關于制定和調整污水處理收費標準等有關問題的通知》要求,2016年底前,設市城市污水處理收費標準原則上每噸應調整至居民不低于0.95元,非居民不低于1.4元;縣城、重點建制鎮原則上每噸應調整至居民不低于0.85元,非居民不低于1.2元。已經達到最低收費標準但尚未補償成本并合理盈利的,應當結合污染防治形勢等進一步提高污水處理收費標準。未征收污水處理費的市、縣和重點建制鎮,最遲應于2015年底前開征,并在3年內建成污水處理廠投入運行。

而根據我們統計到的全國主要城市(直轄市、省會城市)最新的污水處理費用發現,主要城市平均污水處理費為0.89元/噸,只有上海、南京、北京、南寧、武漢、昆明、重慶、濟南、杭州9座城市污水處理費收取達到這一要求,其他多數城市污水處理費仍然偏低,部分污水處理費用收費標準較低的城市(如長春0.4元/噸)存在137.5%的價格空間。可見未來污水處理費用提升的情況下對污水處理企業的收入將帶來很大的提升空間。

2.4.階梯水價提升供水企業收入彈性

截止到2013年底,全國484個城市中共有133個城市實行階梯水價,占比27.5%。為引導居民節約用水,促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于2013年12月31日印發《關于加快建立完善城鎮居民用水階梯價格制度的指導意見》,部署全面實行城鎮居民階梯水價制度。指導意見明確要求2015年底前設市城市原則上要全面實行居民階梯水價制度;具備實施條件的建制鎮也要積極推進。

此次《意見》提出全面實行居民用水用電用氣階梯價格制度,為階梯水價政策推行再度加碼。

若各地要按照不少于三級設置階梯水量,第一級水量原則上按覆蓋80%居民家庭用戶的月均用水量確定,保障居民基本生活用水需求;第二級水量原則上按覆蓋95%居民家庭用戶的月均用水量確定,體現改善和提高居民生活質量的合理用水需求;第一、二、三級階梯水價按不低于1:1.5:3的比例安排來進行測算,則整體水價將有17.5%的上調幅度空間。由于政策要求對缺水地區應進一步加大價差,該比例有望達到20%以上。

3.全成本付費模式將進一步打開污泥市場

根據最新版《城市建設統計年鑒》顯示,截至2014年底,我國城鎮的污水處理能力已經達到每天1.51億噸的容量,由此帶來的城市污泥年產量超過3500萬噸(含水率80%)。

相對于污水的處理,伴隨著污水處理產生的污泥并沒有得到相應的重視,國家對于污泥處理的投入一直較少。據統計,“十一五”期間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總投資為3320億元,而污泥治理僅投資323億元。許多產生的污泥通過填埋、隨意傾倒進行處理,對水源和土壤造成了非常嚴重的污染。

污泥生產來源為污水處理廠,為污水處理過程中的副產物。由于污泥中所含污染物幾乎為污水中所有污染物的濃縮“精華”,其中所含大量的有機物、重金屬離子和廢渣、細菌、寄生蟲卵、懸浮物質、膠狀物質等一些其他有害成分使污泥在處理過程中面臨著高難度和高成本,而目前我國污泥處理市場并沒有一個十分健全的商業模式。國家層面的投資力度不夠使得污泥處理仍未引起足夠廣泛的重視,污水處理廠收取的污水處理費用無法覆蓋污泥處理成本也導致了污泥沒有實現完全的無害化處理(北排集團就曾因污泥偷倒事件接受環保部約談)。在商業模式不夠完善的情況下,相關企業研發新技術的動力不足,相對無害化的厭氧發酵和干化焚燒技術在推廣上也存在著一定的難度。

按照平均每萬噸污水產生污泥7.5噸,每噸污泥的處理成本300元(厭氧發酵或干化焚燒)、每噸污水處理成本1.5元(一級A)來進行估算,則噸污水處理費中所含污泥處理費用至少應為0.23元(污水處理費的15%)才可以使污泥得到完整的處理資金。部分城市污泥處理費在污水處理費中占比較低(廣州約為0.04元),未來全成本付費模式下通過完善污泥處理費用的收費模式將提升企業對污泥進行處理的積極性,使污泥處理市場有望進一步的打開。

4.再生水市場得到進一步推進

《意見》提出推行階梯水價政策,同時要求對污水處理資源化利用實行鼓勵性價格政策,未來將更進一步推動再生水市場。

在水資源稀缺的嚴峻形勢面前,水資源化改革勢在必行。2014年7月,水利部發布《關于開展水權試點工作的通知》,開展7省市水權交易試點,標志著我國水權交易工作全面展開。2014年11月,為落實《取水許可和水資源費征收管理條例》關于取水權轉讓的規定,推進水權交易,水利部起草了《取水權轉讓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現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再生水的利用將不占用取水指標,隨著水權交易的推行,企業可以通過使用再生水而將節約出的用水指標交易,這將極大體現再生水利用的經濟價值。

在階梯水價政策面前,再生水與非居民用水、特殊行業用水價格相比具有明顯優勢。以北京市為例,在北京市發改委2014年4月進行的水價調整中,再生水價格由2003年制定并執行的1元/立方米調整到最高價格不超過3.5元/立方米,同時非居民自來水價格調整到8.15元/立方米,特種行業(如洗車、洗浴、高爾夫、滑雪)水價已調整到160元/立方米。同時,國內主要城市的工業用水價格也都在4元/立方米以上。因此與城市用水和一般工業用水相比,價格優勢將推動再生水市場蓬勃發展。

未來政策推進下,國家將通過對超額用水加征水費來補貼再生水利用,并計劃對再生水免征水資源費、增值稅、營業稅和城市資源附加,再生水相關企業生產實行優惠電價,鼓勵企業對再生水的使用和再生水生產企業的投入。

5.投資策略:市場化浪潮來臨,分化不可避免從排污權交易價格體系到環境價格收費全成本、階梯水價、收費與處理質量掛鉤,無一不反應出政策層意圖:用市場化手段解決環境質量問題。

如我們在2015年度策略所預測,市場化對環保產業的影響十分深遠,企業分化加劇,處理效率高、運營穩定性強的企業必將受益!




中國電石工業協會  版權所有    京ICP備19004746號-1

電子郵箱:ccia00@126.com 電 話:(010)84885707 ,84885830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亞運村安慧里 4 區 16 號樓501室

日本道二区在线视频观看,久久精品免费精品视频,久久精品观看2020,九九热久久这里精品16
亚洲老妇在线观看 | 一级a一片久久久精品网 | 色五月激情中文字幕 | 性刺激的欧美三级视频中文字幕 | 中文字幕偷乱在线看 | 中文字幕精品aⅴ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