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在陜西省首家建成投用電石出爐機器人的金泰化學神木電石能源發展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神木電石),以“自動化、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建設為抓手,通過一期工程不斷改造,二期項目全面應用,穩步實施智慧工廠建設,推動電石行業轉型升級。近日,本報記者走進神木電石進行了采訪。
在現代化的中央控制室,記者看到員工坐在一排電腦前正在操作電石出爐。員工結合現場實時傳來的視頻畫面并通過手柄操控,長長的釬子自動為電石爐捅眼,不一會兒,火紅的液態電石漿從爐內緩緩流出。
“以前員工需在電石爐旁的操作室現場操作,炙熱高溫,同時面臨爐眼噴料對人的傷害風險。去年中央控制室投用后,員工全部搬離現場,生產環境徹底改頭換面。”神木電石調度員高強對記者說,現在運行的4臺電石爐全部安裝了12臺出爐機器人,一名員工可遠程操控3臺機器人,作業效率大幅提高,同時降低崗位人員的安全風險及勞動強度。
神木電石生產技術部智能化項目負責人楚永紅告訴記者,該公司智慧工廠建設以工業互聯網為平臺,統一籌劃、分步實施。將模型、數據、分析及展示納入到統一的標準體系內,將智慧生產、智慧安防、智慧能源、智慧倉儲等數據集成,為大數據分析平臺提供基礎數據元,同時成為金泰化學集團提供決策部署的數據依據,滿足企業決策分析、生產運營、設備管理、倉儲物流、安監環保等各方面業務需求。
據介紹,經過近年來不斷改造,神木電石在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方面成功應用18項成果,除智能出爐機器人外,還包括智能折板機器人、智能巡檢機器人、電石鍋車智能液面監測系統、料倉料面監測系統、電極糊自動測量裝置、智能無人行車及自動翻鍋系統、智能物流運銷系統等。
運行中的電石爐危險性較高,人員巡檢時噴料燙傷風險較大,神木電石嚴禁人員靠近電石爐。記者通過遠程畫面看到,一臺像“玉兔號月球車”模樣的智能巡檢機器人,正在電石爐二樓平臺不知疲倦地來回穿梭,代替人工巡檢查看。
同樣位于電石爐二樓的觀察口,每臺電石爐設有3個爐門供查看爐況。以前靠人工開啟裝置,容易發生安全事故,存在很大的危險性。神木電石通過改造遠程自動開閉爐門裝置,實現DCS或自動遙控爐門開閉,有效化解了人工開爐門的安全風險。
電石爐內反應溫度高達3200攝氏度,出爐時也有1800攝氏度左右,高溫的電石漿通過一般攝像頭或肉眼觀看時呈一片白色非常刺眼。2021年6月,神木電石將紅外熱成像儀投用到電石鍋車出爐操作中,并安裝紅外線視頻監控設施,與出爐機器人相結合實現遠程看鍋,一目了然,避免電石溢出帶來人員傷害風險,成為電石行業第一家實現遠程看鍋的企業。
神木電石新建的二期項目年產蘭炭80萬噸、電石90萬噸,預計今年6月試車投運。“這些數字化成果將在二期項目全部應用,其中智能無人行車及自動翻鍋系統在國內鳳毛麟角。”楚永紅對記者說,傳統的電石生產電石出爐后流進鍋內,員工在廠房頂部行車上吊裝冷卻后的電石坨并翻鍋裝車,裝卸中整塊電石不能破碎。因電石坨仍伴有高溫,工作場所條件艱苦,尤其是在夏季面對炙烤,人員安全風險較大。在神木電石辦公樓旁新建的控制室,智能無人行車及自動翻鍋系統的信號已經接入,員工在電腦前調試訓練,通過手柄遠程操作行車及自動翻鍋系統,不僅遠離現場不用爬高上低,而且效率大大提高。
“電石生產安全風險較大,智慧工廠建設永遠在路上。我們不惜投入1億多元實施智能化建設,充分詮釋了機械化代人的初衷,確保本質安全,減少人員風險及勞動強度,彰顯企業擔當,為實現平安金泰、智能金泰奠定基礎。”神木電石總經理助理趙鵬濤表示。在一期項目智能化改造取得成功經驗的同時,二期項目建設堅持高起點、高標準起步。建成后公司的蘭炭和電石年產能分別達到120萬噸,員工數量控制在1100人內,不僅規模及工藝技術,還是人均產值和智能化水平均居行業前列。
據介紹,該公司二期項目30臺電石爐的智能出爐機器人、巡檢機器人及掃地機器人正在調試。同時在施工區域安裝了螢石智能視頻——“鷹眼”系統。該系統利用智能硬件、互聯網云服務、人工智能(AI)和機器人等技術,全天候提供廠區全方位監控,視角通過360°旋轉及縮放,施工現場的每個角落清晰可見。(李軍/文 郭平/圖)
中國電石工業協會 版權所有 京ICP備19004746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51034
電子郵箱:ccia00@126.com 電 話:(010)84885707 ,84885830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亞運村安慧里 4 區 16 號樓5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