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3年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全國五一勞動獎和全國工人先鋒號表彰大會在京舉行,天業集團晶羿礦業有限公司石灰生產車間獲評全國工人戰線的最高集體榮譽——“全國工人先鋒號”。
這個集體為何能脫穎而出,“全國工人先鋒號”是怎樣煉成的?帶著疑問,4月28日,筆者走進精河縣晶羿礦業有限公司石灰生產車間,一探究竟。
晶羿礦業有限公司隸屬于新疆天業(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主營氧化鈣生產的企業,石灰年產能達80萬噸,石灰車間現有職工52名,平均年齡38歲,主要負責4條石灰生產線的安全生產。
“安全生產重于泰山,作為企業安全生產的核心部門,我們時刻緊繃安全生產這根弦,在工藝環節的細節上精益求精、防微杜漸,容不得絲毫馬虎。”剛步入廠區,石灰生產車間主任毋金龍便介紹。
“我們生產使用的沸騰爐斗提機是由減速機、電機、皮帶輪、三角帶、十字滑塊聯軸器皮帶等部分組成……”在生產現場,中控操作手張柏旭正向幾名青年員工講解生產設備工作原理、工藝流程等常用知識。一旁的歐·阿力騰格爾麗神情專注,不時發問,24歲的她畢業于內蒙古大學,是車間年齡最小的員工,前不久剛通過上崗考試,成為一名合格的崗位操作工人。
為提升新員工實踐操作能力,長期以來,石灰生產車間根據崗位需要和生產實際,采取“以老帶新”“一對一”等形式,讓新員工能快速提升安全、工藝及設備等方面理論水平和實操能力。“過去一年,車間里簽訂師徒協議10余份,培養出青年骨干20余人,40余人取得中、高級焙燒工證書……”談及車間師徒結對的傳統,毋金龍滿臉自豪。
在毋金龍看來,這份沉甸甸的“國字號”榮譽背后,離不開每一名員工的辛勤付出,在聊到團隊建設方面,他不禁跟筆者講起每名員工的工作情況。
雷龍,8年扎根在石灰生產車間,對所有工藝流程了如指掌,每一組工藝參數都記得分毫不差,堪稱車間的“活圖紙”;豎窯巡檢工徐陽陽,善于登高,膽大心細,豎窯高40多米,想要例行巡檢,必須踏上鏤空樓梯,一般人望而卻步,他登頂只需3分鐘;職場“花木蘭”——黃素娟,業務熟練,作風潑辣,對待工作積極主動,時刻秉承著“在崗一分鐘,精心六十秒”的工作理念,用女性的細致保障生產裝置穩定運行……
在扎實做好安全生產各項保障工作的同時,為了解決企業生產經營中的難題,實現降本增效,石灰生產車間員工還化身技術革新的“小魯班”,開啟了一個又一個課題研究。
石灰窯燃燒噴槍,是石灰窯生產重要的核心工藝設備,平均2年更換1次,更換前需提前停窯并將窯爐內石料全部拉空或運至通道處,待窯溫度下降后進行更換,再重新裝窯、烘窯。這番復雜的更換過程,不僅使窯內熱量流失導致大量石料浪費,還存在間接的安全生產隱患。
針對該難題,車間員工迅速行動,成立技術攻關小組,中控操作手張樂結合生產一線實際,率先提出“雙膛豎窯檢修法”,通過反復驗證,最終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技改方案,僅此一項,就為公司節約生產成本300余萬元。
近年來,石灰生產車間緊緊抓住“以質量為中心、緊抓降本增效”這一主線開展工作,圍繞安全環保、設備改造、工藝優化,積極開展職工“五小”、QC創新創效活動,并將研究出來的成果推廣應用到生產實踐。其中,延長煤粉軟管使用壽命等7項成果榮獲自治區職工創新成果獎。
“榮獲‘全國工人先鋒號’,對我們而言,既是認可,也是鼓勵與鞭策,更是一個新起點。”毋金龍表示,車間員工將始終秉承“團結、創新、敬業、奉獻”的工作理念,以車間為陣地充分發揮“全國工人先鋒號”示范帶頭作用,為天業集團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段吉祥 毛培珍)中國電石工業協會 版權所有 京ICP備19004746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51034
電子郵箱:ccia00@126.com 電 話:(010)84885707 ,84885830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亞運村安慧里 4 區 16 號樓5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