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3日,《烏海日報》5版報道《科技創新 助企利民——烏達區扎實推進“科技興蒙”行動》,介紹了君正集團不斷提高科創水平的情況。
近年來,烏達區堅持走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扎實推進“科技興蒙”行動,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強化科技成果就地轉化,推動全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加強科技創新 助力企業發展
科技創新是企業發展的驅動力。近年來,烏達區著力提升創新體系的整體效能,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充分發揮科技型骨干企業引領支撐作用,不斷提高企業科創水平,助力企業長遠發展。
近日,記者在內蒙古君正能源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烏達發電熱工試驗室看到,工作人員正在圍繞設備技改進行激烈討論,提出設備技改的種種設想,在圖紙上標標畫畫。經過探討,團隊成員確立設備技改的試驗方案,著手進行技改試驗,觀察試驗反應,記錄試驗數據,所有人都在為試驗的順利進行忙碌著。
內蒙古君正能源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經過20年的發展,現為全國循環經濟示范基地、中國化工企業500強、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和自治區60戶重點企業之一,業務涵蓋能源化工、化工物流等領域。企業現已形成“煤—電—氯堿化工”和“煤—電—特色冶金”一體化循環經濟產業鏈條,業務范圍涵蓋發電、電石生產、乙炔法聚氯乙烯制備等生產環節。企業成立以來,始終堅持技術革新,不斷提高科技研發實力,提升裝備大型化、自動化水平,實現資源、能源就地高效轉化。目前,企業已成為西部地區聚氯乙烯生產企業的典范,盈利能力和盈利規模位居同行業上市公司前列。
重視科技創新、重視技術革新已演化為公司的企業文化。2007年,公司就成立了企業研發中心,著力進行技術研發。中心秉持資源共享、技術要素、管理要素、物質獎勵相結合,強調創新思維、靈活應用開發的信息渠道,讓中心在引導、指導企業研發“應用性新技術”上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隨著公司的發展壯大,企業不斷加大研發投入,鼓勵職工進行發明創造,提升技術創新強度,助力企業長遠發展。2022年,該公司以降本增效為目標,實現本質安全為動力,積極開展五小創新活動,熱工試驗室不斷優化管轄區域設備,始終堅持在檢修工作中改革創新,著力減少設備故障次數,去年實施五小創新項目168項,減輕了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減少了設備故障率,提升了設備可靠性。
據了解,該公司有幾臺發電機組脫硫島出口脫硫均利用一個氣動調節門與一臺給料機進行消石灰投料,需要工作人員根據二氧化硫濃度參數手工調節,工作人員勞動強度大且準確度不高,此種情況亟待改善。技改前,北京一家公司經調研考察提出單獨一臺機組進行技改需24萬元,且在特殊工況時會強制退出轉為手動調節。考慮到發電機組技改的經濟性和適用性,試驗室最終決定進行自主科技攻關。試驗室與相關單位通過技術分析、調試試驗,順利完成3臺機組的脫硫島脫硫自動化控制改造。技改完成后,自動化技術的應用減輕了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濃度參數指標數據更加穩定,設備的自動化水平得到提高,發電成本得到有效降低。熱工試驗室進行的該項技術改造被集團公司評為年度技術創新項目三等獎。今年4月,熱工試驗室榮獲2022年“烏達區工人先鋒號”榮譽稱號。
熱工試驗室是該企業推進科技創新,重視技術革新的一個縮影。去年,該集團公司下屬子公司內蒙古君正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獲評“2022年度自治區科技領軍企業”,標志著我市在科技領軍企業培育上實現了“零”的突破。今年5月26日,市科協舉行烏達區新成立科協授牌儀式及2022年度全市“創新先鋒號”“創新先鋒崗”頒獎儀式,內蒙古君正化工有限責任公司冶煉生產技術創新工作室榮獲全市“創新先鋒號”榮譽稱號,該公司科協獲得烏達區科協批復成立。
加大科研經費投入,提升企業研發實力,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已是園區企業的共識。2014年,內蒙古東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在我市相關部門的支持下,成立了內蒙古東源高分子材料科學研究院,圍繞地區產業轉型、產業提升、異地孵化、烏海轉化的發展理念,建設集科學研究、技術創新、產學研用、人才培養與科技成果轉化、技術孵化于一體的科技研發機構。目前,研究院按照企業發展規劃,先后與清華大學、東華大學等高校簽訂長期合作協議,先后成立了完全可生物降解工程研究中心、高性能纖維復合材料聯合研發中心、化工新材料及塑料改性聯合研究中心、BDO下游產品開發與應用聯合中心等科研實體。2018年,研究院下屬的氫等離子體煤制乙炔實驗室被自治區科技廳評為自治區清潔煤制乙炔技術企業重點實驗室,成為我市首家企業重點實驗室。2016年至2020年,內蒙古源宏精細化工有限公司先后獲批自治區級企業研發中心、自治區級高新技術企業、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自治區級企業技術中心等稱號。烏達產業園內多家企業獲批國家級和自治區級高新技術企業。
企業堅持科技創新,堅持技術革新,取得了豐碩成果。國內有機硅行業首條混煉型硅橡膠自動生產線成功落戶內蒙古恒業成有機硅有限公司,標志著我市有機硅生產進入機器換人、智能化操作新階段。烏海海易通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首批自主打造的純電裝載機交付使用,標志著我市在新能源領域又邁出堅實一步。
近年來,烏達區持續優化“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領軍企業”梯度培育機制,大力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雙倍增”,扎實推進規上工業企業設立研發機構、開展研發活動、增進研發投入“三個全覆蓋”。全區企業創新主體作用不斷凸顯,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升。
保護知識產權 促進創新發展
2021年9月2日,烏達區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掛牌成立,是自治區第一家旗縣級知識產權保護中心。中心主要負責為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專利、商標、地理標志等知識產權維權援助申請提供公益援助;為展會、交易會、大型體育賽事、創新創業活動、文化活動等提供駐場維權援助服務,指導市場主體對商標的保護;推進商標品牌戰略實施和區域公共品牌的建設,指導服務機構為品牌創建企業提供知識產權相關公共服務工作;組織提供知識產權公益研討、宣傳、培訓。
為做好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區知識產權保護中心與烏達產業園綜合服務中心共同申請了內蒙古自治區知識產權專項計劃——企業知識產權保護維權托管工程。中心依托轄區現有企業資源,組織開展專利調研、專題培訓和集中宣傳活動,成立知識產權保護維權托管工程工作站,建立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群,幫助企業開展知識產權維權,維護企業合法權益,制止和防范他人侵權行為。
去年6月1日,中國(內蒙古)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正式啟動專利預審申請主體備案工作,區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邀請中國(內蒙古)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專業人員為烏達產業園內企業開展專利預審服務宣講活動,中心組織24家企業參加,圍繞專利預審服務備案主體、專利預審流程等方面進行具體講解,幫助企業進一步了解專利預審服務及其優勢。經過相關單位自愿申請,中國(內蒙古)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審核,內蒙古佳瑞米精細化工有限公司、內蒙古新農基科技有限公司首批專利預審備案成功,縮短了專利授權周期,加強了企業創新成果保護。
去年7月29日,區知識產權保護中心與中瑞(內蒙古)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內蒙古佳瑞米精細化工有限公司、烏海海易通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內蒙古美方煤焦化有限公司、內蒙古東景生物環保科技有限公司5家企業簽訂了為期2年的企業知識產權保護維權托管工作服務協議書,幫助企業開展知識產權維權工作,降低企業維權成本。
中心積極開展各類宣傳宣講活動,以知識產權宣傳周為契機,向群眾發放各類宣傳資料,詳細回答群眾提出的問題,讓居民群眾了解知識產權相關知識,營造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的良好氛圍。同時,中心組織工作人員深入園區企業,發放《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等相關資料,向企業講解商標申請、專利申請等內容,為企業提供知識產權政策、法律法規等方面的咨詢服務,引導企業嚴格保護和合理利用知識產權。 來源:《烏海日報》
中國電石工業協會 版權所有 京ICP備19004746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51034
電子郵箱:ccia00@126.com 電 話:(010)84885707 ,84885830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亞運村安慧里 4 區 16 號樓5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