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領域是節能降碳的重點領域,推進工業能效提升,是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是降低工業領域碳排放、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途徑。工業和信息化系統始終堅持節能優先,把節能提效作為最直接、最有效、最經濟的降碳舉措,強化節能降碳目標導向,推進終端用能電氣化、低碳化,持續提升工業和信息化領域能效水平,推動工業節能從局部單體向全流程系統節能轉變。
一、加強政策規劃引導,著力優化產業結構
落實《“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等政策文件要求,著力開展工業領域碳達峰“一個行動”,構建綠色低碳技術和綠色制造支撐“兩個體系”,推動產業結構高端化、能源消費低碳化、資源利用循環化、生產過程清潔化、產品供給綠色化、生產方式數字化等“六個轉型”,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升級。2022年全國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達到15.5%和31.8%,較2012年分別提高了6.1和3.6個百分點,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等多領域建成45個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主導產業總產值達到20萬億元。2022年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705.8萬輛和688.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96.9%和93.4%,連續8年保持全球第一,光伏產業鏈主要環節產量全球占比超過70%,綠色產品供給能力顯著增強。
二、推進傳統產業節能降碳改造和新興產業綠色低碳發展
在鋼鐵、石化化工、有色金屬、建材等重點行業實施綠色化升級改造。2021-2022年,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6.8%,重點耗能工業企業單位電石、合成氨、電解鋁綜合能耗分別累計下降6.8%、0.8%、2.5%。截至2022年底,鋼鐵、電解鋁、水泥熟料、平板玻璃等單位產品綜合能耗較2012年降低了9%以上,均處于世界領先水平。做好大中型數據中心、網絡機房綠色建設和改造,建立綠色運營維護體系,加快推動數字基礎設施領域節能提效相關標準制修訂。“十四五”期間,累計發布87家國家綠色數據中心名單,引導行業高水平、全流程、系統化建設綠色數據中心。行業內先進綠色數據中心電能利用效率(PUE)值降至1.1左右,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全國規劃在建的大型以上數據中心平均設計電能利用效率降至1.3以下。5G基站單站能耗較商用初期下降20%以上。建成2500多個高水平的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推動智能制造示范工廠生產效率提升34.8%,碳排放減少21.2%。實施“工業互聯網+綠色制造”,聚焦能源管理、節能降碳等典型應用場景,培育推廣40余個“工業互聯網+綠色低碳”解決方案。
三、加快先進適用節能降碳技術推廣應用
發布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節能技術裝備產品目錄,2021-2022年累計推廣工業節能技術159項、信息化領域節能技術126項、高效節能裝備和產品511項,并分行業分領域編制技術應用指南與案例。發布《電機能效提升計劃(2021-2023年)》《變壓器能效提升計劃(2021-2023年)》等政策文件,推動高效用能設備加快普及。2022年高效節能電機、高效節能變壓器新增占比均超過60%,在役占比分別達到14.8%、10.5%。組織開展“節能服務進企業”系列活動,通過專家演講、企業路演、視頻展播、實地調研等多種形式加強供需對接,促進企業節能降碳、降本增效。持續實施重點行業能效“領跑者”制度,“十四五”以來,在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石化、化工、紡織等行業創建86家能效“領跑者”企業。
四、加快推進綠色制造和服務體系建設
以全面推進綠色制造作為工業領域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抓手,以創建綠色工廠、綠色工業園區和綠色供應鏈為牽引,全面推行綠色生產方式。從國家、省、市三個層面遴選綠色制造名單,國家層面共創建綠色工廠3616家、綠色工業園區267家、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403家。綠色工廠能耗水平整體優于能效標桿水平,綠色工業園區平均固廢處置利用率超過95%,能源資源利用水平顯著提升。培育180余家綠色制造服務供應商,從規劃設計、診斷咨詢、系統集成、設施建設、運營管理等方面為工業企業提供“設計+制造+服務”的系統解決方案。(來源: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站)
中國電石工業協會 版權所有 京ICP備19004746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51034
電子郵箱:ccia00@126.com 電 話:(010)84885707 ,84885830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亞運村安慧里 4 區 16 號樓5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