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石網訊:
“這是我們自主研發的全生物降解地膜,現已在烏海市和巴彥淖爾市進行示范推廣,共覆膜近3萬畝。”
“前幾日,內蒙古東景生物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自營出口BDO(1,4-丁二醇)產品成功報關出海,此次出口是我們首次作為直接出口商與海外客戶直接建立購銷關系,出口金額42.86萬美元,經天津新港發往越南。”
“君正可降解塑料全產業鏈項目總投資207億元,單套年產能30萬噸的BDO裝置和單套年產6萬噸的PTMEG(聚四氫呋喃)裝置,同是目前單線產能最大裝置。項目預計2024年4月建成,全部投產后預計實現年產值165億元。”
盛夏時節,記者行進于烏海市各工業重點項目,認真聆聽企業負責人的情況介紹,切身感受地區產業轉型發展脈搏,烏海市在打造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產業基地上取得的最新進展令人振奮。昔日因煤而興的資源型城市正在擺脫資源束縛,重塑產業結構,全力邁向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產業基地。
可降解材料產業是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特別是在“雙碳”背景下,社會關注度高,市場空間廣闊。建設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產業基地,烏海市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
可降解材料的主要原料是BDO,而BDO的主要原料是電石,電石生產離不開焦炭和石灰石。烏海市石灰石儲量極為豐富,同時還擁有電石產能530萬噸,焦化產能1763萬噸,以及可循環高效利用的焦爐煤氣、乙炔氣等關鍵原料,可形成電石、乙炔、甲醛、BDO、PTMEG、可降解塑料、氨綸等鏈條產業,實現低端產品向高端產品的轉型升級。
自治區黨委十一屆六次全會就加快調整產業結構,構建多元發展、多極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等方面作出了明確要求。同時今年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支持烏海建設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產業基地”。這更加堅定了烏海市大力發展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產業,全力開辟產業高質量發展新路徑的信心與決心。
近年來,烏海市圍繞推進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大力推動煤化工、氯堿化工耦合發展,著力打造可降解材料超百億級產業鏈群。
在內蒙古東景生物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中控室,大屏幕上實時顯示著各工段和車間的畫面以及生產設備各項運行參數,工作人員不時進行著鍵盤和鼠標操作,并用對講機和安全巡檢員溝通。
東景公司是內蒙古東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已投產的年產38萬噸BDO一體化項目填補了烏海市及自治區BDO產業空白,已成為全國生產規模最大的BDO及下游深加工產品全產業鏈生產基地;已投產的年產10萬噸GBL(γ-丁內酯)創造了產品純度、單套產量全球同行業第一的紀錄。
“我們計劃今年開工建設年產10萬噸NMP(N-甲基吡咯烷酮)和年產20萬噸PBAT(生物可降解塑料)項目。項目投產后,將進一步延伸BDO產業鏈,推動BDO產業鏈式發展、集群發展。”內蒙古東景生物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生產部經理徐茂介紹。
打造一個新的產業基地,勢必需要一批大項目、好項目落地建設。在可降解材料產業賽道上發力比拼的不僅僅是東源、君正兩家企業。
在烏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低碳產業園,匯集了三維、華恒、廣錦等多家重量級可降解材料產業企業。走進項目現場,只見車輛穿梭,機聲隆隆,建設熱潮奔涌而來。
總投資105億元的內蒙古華恒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新型材料產業鏈一體化項目歷經兩年即將建成投產。該項目主要生產BDO、PTMEG、PBAT等先進高分子材料。項目投產后,預計年均營業收入將達到90億元,利稅約10億元。
“如今,烏海市正在推進可降解材料產業不斷提速、起勢、成勢,企業也將搶抓機遇、順勢而為,這個項目實現了‘煤/石灰石—BDO/PTMEG—PBAT/氨綸’這條完整產業鏈條。”企業副總經理俞忠波說。
一個把煤炭由低附加值原料向高附加值產品轉化的可降解材料超百億級產業鏈群,在一個個項目建設突飛猛進中落子成勢,一路花開。
隨著總投資560億元的東源、華恒、三維等5個可降解材料產業項目相繼建成投產,預計到2025年,烏海市BDO產能將達到300萬噸以上,占全國總產能的40%以上。
前不久,烏海市委八屆六次全會提出“要打造全球最大BDO一體化生產基地,建設國內首家BDO產業技術創新中心”。這為烏海建設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產業基地錨定了新目標、指明了新方向。沿著這條新賽道,烏海市將全力以赴,誓讓“煤城”展新顏。來源:內蒙古日報
中國電石工業協會 版權所有 京ICP備19004746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51034
電子郵箱:ccia00@126.com 電 話:(010)84885707 ,84885830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亞運村安慧里 4 區 16 號樓5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