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不是等來的,而是拼出來的。”在2月24日生態環境部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大氣環境司司長李天威表示,2024年全國環境空氣質量穩中向好,大氣污染防治年度各項目標任務圓滿完成,今年將對重點區域加大治理力度,以降低PM2.5濃度為主線,加強減污降碳協同治理,加快產業結構轉型,力爭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
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提供的資料顯示,2024年全國環境空氣總體改善。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濃度為29.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7%;優良天數比例為87.2%,同比提高1.7個百分點;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率為0.9%,同比下降0.7個百分點,三項約束性指標均優于年度目標。
在重點區域,京津冀地區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3.4%,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其中北京市PM2.5濃度為30.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2%,“北京藍”漸成常態;天山北坡城市群、成渝地區、汾渭平原、長江中游城市群、長三角地區PM2.5濃度同比分別下降13.4%、10.8%、4.8%、4.4%、0.9%。
PM2.5和臭氧協同控制也取得初步成效。與疫情前的2019年相比,全國PM2.5濃度下降19.4%,臭氧濃度下降2.7%,且連續三年穩定在144—145微克/立方米,2015年以來的上升趨勢得到初步遏制。
當前我國大氣污染治理已進入深水區,主要大氣污染物協同減排難度大,超標排放、環保治理設施不正常運行和低效失效等問題突出。李天威表示,大氣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呈現顯著的同根同源性,近年來,生態環境部門統籌大氣污染防治和“雙碳”目標要求,將污染防治攻堅的標志性戰役任務措施和降碳措施一體謀劃、一體推進,協同減排。一是推動能源清潔低碳高效。堅持發展非化石能源和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并舉,推動能源消費清潔化低碳化,重點削減非電用煤。推動燃煤鍋爐、工業窯爐清潔能源替代或者是關停整合。二是促進產業綠色轉型升級。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推動淘汰落后和低效產能;高質量開展重點行業超低排放改造。三是發展綠色交通運輸體系,2024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了1286.6萬輛,占整個汽車銷售量的40.9%。
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堅持精準、科學、依法治污,突出環境空氣質量管理、治污減排、污染應對和系統謀劃,以空氣質量改善為核心,進一步加強減污降碳協同治理,高質量實現“十四五”收官。
李天威介紹說,2025年,生態環境部將按照“十四五”規劃和行動目標計劃的要求,聚焦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強化碳污協同管控,聚焦火電、鋼鐵、水泥、焦化等重點行業以及大宗貨物運輸這些重點領域的協同減排。更加注重源頭減排,更加注重以結構優化調整為引領,加快推進產業、能源、交通的三大結構轉型;更加注重科學治理,根據污染物和溫室氣體融合清單,聚焦協同性好的關鍵環節,謀劃一批標志性的減排項目;更加注重系統治理,強化重點行業大氣治理的績效分級管理,推動重點行業、重點企業推廣應用先進的降碳減污協同控制技術。
李天威介紹,下一步將持續健全長效機制,建立以環保績效分級為引領的重點行業大氣污染防治技術政策體系,制定分行業基于績效水平的大氣污染治理可行技術目錄,動態更新、迭代升級,實現技術減排。對環保水平低、投入小的企業加強執法監管,對存在偷排、漏排、弄虛作假等主觀惡意違法行為的企業依法依規嚴厲處罰,提高違法成本;拓展環保績效應用場景,形成有力有效的政策“組合拳”,扶優汰劣,讓環保投入高、績效好的企業享受實實在在的政策紅利。同時對整體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行業,逐步將超低排放要求轉化為強制性排放標準,以標準倒逼傳統產業升級轉型。
中國電石工業協會 版權所有 京ICP備19004746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51034
電子郵箱:ccia00@126.com 電 話:(010)84885707 ,84885830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亞運村安慧里 4 區 16 號樓501室